[摘 要] 音樂、音響使畫面具有活力,而且還能使屏幕形象更加具體,所以,電視編導都會對影片的聲音制作非常重視。
[關 鍵 詞] 音樂;音響;現場聲;解說詞;廣播電視
[中圖分類號] J71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145-01
在廣播電視技術與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數字化的音頻編輯、制作設備已成為一套獨立的系統,數字音頻軟件技術的應用使現今的音頻、音樂制作水平日趨完善,大大提高了電視節目制作的質量和工作效率。筆者在太原教育電視臺工作,主要完成數字電影、電視劇、專題片、晚會等節目的后期聲音編輯制作、混音和小規模的配音等工作。在這里就參與影視制作談一些關于音樂音響的實際運用方面的體會。
現代的影視藝術,也是聲畫藝術,只有畫面,沒有聲音,是無聲電影。音樂、音響不但使畫面更具有活力,而且還能使屏幕形象更加具體、更有立體感,所以,電視編導都會對影片的聲音質量非常重視。電視和電影雖然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它們都是通過畫面語言、文學語言、音樂音響語言來完成的。只有這三種不同語言的完美結合,才能使作品聲畫并茂、魅力無窮,給觀眾帶來高質量的視聽享受。我們知道,畫面具有空間的可視性,而音樂和音響參與人物形象的塑造,融入影視劇的總體構思中,則會使節目更具有活力。在影視制作時,我們都依據作品所表現的風格、劇情的發展以及每場戲的敘事節奏,來把握音樂音響的創作,總結不同的創作規律。
音樂有快有慢,有強弱之分,還有旋律和聲部之分,不同的音域成分構成不同的音樂主題,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音樂速度的變化直接影響特定的音樂形象,但有時為了藝術上的目的,將一支旋律用不同的速度進行處理,獲得的音樂感覺也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做過一次試驗,在晚會中我們用同一首樂曲《茉莉花》,但通過改變速度讓它配合現場情緒的變化,能改變一個樂曲的根本性質,一般的說,表現激動興奮、歡快活潑的,多是與快速的旋律相配合;抒情的則往往利用適中的速度來配合;而傷感的則多與慢速相配合。
一、音樂是一種重要的編輯手段
欄目片頭、片尾、片花的音樂,都起到了很好的渲染氣氛的作用,同時音樂也使節目系統連貫有序,成為最好的間隔方法。音樂的美感效應能夠渲染環境,使電視節目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傳達信息深入,表現能力強。比如我臺拍攝的紀錄片《抗戰之歌》里面用童聲合唱歌曲《五月的鮮花》改編為慢速,配以當時民眾流離失所的畫面,起到了渲染畫面氣氛的效果。
二、使用音樂時,應注意情緒和氣氛應該是一致的
在電視專題片中,音樂、現場聲、訪談和解說詞都很重要,必須講究主次、層次和配合。用什么,用多少,都必須根據內容需要,忌諱多種聲音同時出現和互相干擾。當需要解說詞時,音樂、談話和現場聲都應該讓路,或者把聲音壓低,反之亦然。多種聲音并存,各唱各調,必然互相干擾,既影響信息傳播,又破壞藝術美感。專題片中的音樂應具有特殊的概括力和感染力,能有效地延伸和深化畫面內容和語言內容,能有效地升華作品思想內涵,能有效地增強畫面、現場聲、談話聲、解說詞等藝術元素的感情色彩??傊?,不管以何種形式出現,音樂都是作品整體的一部分,是被“吞并”的藝術,不能自成體系,不能過強過滿。以少勝多、服從整體,是運用音樂的基本原則。
三、音樂在各個藝術門類中,能直達觀眾內心深處
音樂劇《西貢小姐》講述了越戰期間美國士兵愛上西貢歌女的愛情故事,故事以女主自殺收尾,劇中多個唱段通過男女對唱的形式來展現男主、女主真摯深刻的愛情,著名的單曲有Movie In My Mind、The Last Night Of The World,I Still Believe,The American Dream以及 Why God,Why?其藝術感染力無法言喻。
音響語言是電視語言中最不具體、最不準確的手段,它屬于模糊語言,但它又是最富于表現性和渲染性的因素。
有時在影視中,音樂也會充當音響的效果聲,如談話節目中,樂器音響在有的地方就可作為效果出現,而不是作為音樂出現。在一些動畫片中,例如,《貓和老鼠》中的音樂就經常作為音響來使用,它可以使貓和老鼠的性格刻畫更為生動,貓走路配以bass,刻畫他的狡詐,老鼠則配以水滴聲來刻畫他的靈巧,用音樂來烘托賦予人物更豐富的內心世界,使畫面的某些情緒得以延伸,使作品更動情、更感人。
對特殊的音響效果,像旁白、回音、變重音、變高音、電話語言等,可通過延時、混響、均衡、變調等對聲音進行處理,然后壓縮、復制、粘貼,準確地把聲音導入所處的位置,這樣的效果在作品中就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影視藝術有別于其他藝術,只有聲畫結合,相輔相成,相互補充,渾然一體,才能帶使我們從視覺上、聽覺上,得到享受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