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一輪的高考英語改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英語學習的定位成為關注的焦點。大學英語教學也應該以此為契機,對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尤其是與大學生將來就業相關的專門用途英語應予以重視。
[關 鍵 詞] 高考英語改革;專門用途英語;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014-01
一、高考英語改革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考試,高考的改革動向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不僅是中小學教學的風向標,也對大學教學有一定指向作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體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高考改革的科目確定為英語,《決定》中明確指出外語等科目要向社會化考試轉變,一年多考,按最高成績計入高考總分。不難看出,這次高考英語改革的目的是要讓英語學科回歸其工具性的本位。大學英語要以此為契機,著重發展與大學生學術研究及未來職業休戚相關的專門用途英語。
二、專門用途英語的概念及特點
(一)專門用途英語的概念
專門用途英語,簡稱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包括旅游英語、財經英語,工程英語等。它是指滿足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的英語。
通用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的基礎,專門用途英語是通用英語的延伸和擴展。沒有扎實的通用英語基礎,學生對于專門用途英語的學習就很難進行;可如果沒有專門用途英語,僅僅是通用英語又很難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專門用途英語就是連接通用英語和學科專業知識的橋梁。
(二)專門用途英語的特點
首先,因為專門用途英語的設置和某一特定專業或者職業緊密相關,所以專門用途英語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它的實用性很強,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其次,專門用途英語與專業相關,所以課程中涉及大量專業知識,這也是課程的難點所在,因此需要授課教師不僅具有扎實的英語通用語言知識,還要對該專業有一定了解。最后,專門用途英語的授課對象要求是已經具有一定英語基礎及專業知識基礎的學生。
三、高校開設專門用途英語的必要性
專門用途英語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學習者的需求為依托。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選取都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前提條件。與普通大學英語教學相比,它的針對性更強、目標更加明確、實用性也更強。按照專門用途英語理論的觀點,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能夠在自己的專業范圍內熟練使用,以達到用英語處理日常工作的目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一專多能的全面人才。經調查,用人單位更加傾向于雇傭經過ESP培養的畢業生,認為他們能夠在將要從事的專業領域里比那些只接受一般用途英語教育的畢業生更快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職責及勝任交際活動。
四、高考英語改革形勢下專門用途英語的設置
這次高考英語改革為專門用途英語的復興提供了新的契機。但是如何設計滿足學生和社會需求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是需要學校和大學英語教師共同努力的。
首先,要進行實際調查研究,調查內容包括我國目前現有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開設情況如何、學生實際需求如何、在用人單位反響如何等,為后續課程設置提供真實有效的依據。
其次,構建專門用途英語課程體系。各高校可根據本校人才培養方案與辦學特點設計相關學科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如土木工程、光學、力學、計算機科學等。并且要科學制訂開課時間及時長、授課學時、開課性質(選修還是必修)、確定所用教材等。
再次,在確定開設課程名稱之后,學校要制訂詳細的授課計劃、教學手段、教學形式等,同時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教授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對教師要求較高,要求教師既有扎實的通用英語知識,又要對開設專門用途英語的該門專業課有一定了解,如果教學方法落后,老師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專門用途英語的開設就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學校有必要選派一些骨干教師到國內外已經實施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高校進行學習,要求老師深入課堂,學習教學理論和方法等。
最后,要有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因為是專門用途英語,那么考核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校內筆試,也可考慮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如與當地用人單位合作,讓學生以團隊形式完成某一任務等,給學生真實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五、結語
高考英語改革為大學英語改革指明了方向。面對培養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大環境與各方需求,高校有必要重視專門用途英語的設置,共同為推進我國專門用途英語的發展做出
努力。
參考文獻:
[1]高云薇.民辦高校ESP教學模式研究[J].吉林建筑大學學報,2016(2).
[2]高云薇,邱鵬程.基于語料庫的ESP詞匯教學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5).
[3]趙靜,張惠珍.高考英語改革背景下的大學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初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3).
[4]吳欣.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