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培養身心健康的“完整人”為目標,而博雅教育注重品性陶冶、心智拓展、人格升華,兩者本質具有一致性,目標上有一定的協同性,教育內容相互滲透、融合,將博雅教育引入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勢必產生巨大作用。從教學實踐入手,從教育創新改革、人才培養、教學目標細化等方面,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引用博雅教育的重要作用。
[關 鍵 詞] 博雅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創新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019-01
一直以來,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我國高校教育組成的重要內容,在大學生人格發展與精神塑造上有著重大作用。當前,博雅教育逐漸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理念、新模式,利于帶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改革,培養綜合性高素質人才,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下面從博雅教育內涵入手,具體探討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一、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臘,其教育內容承襲西歐中世紀以來的“博雅七藝”課程,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博雅教育是與職業教育相對立的一種教育理念。博雅教育強調對人心智的啟迪,發展人的基本能力,注重品性陶冶、心智拓展、人格升華,對學和知識專業化程度的重視程度相對不高。從本質上看,博雅教育不注重專業知識傳授,而是通過知識引導學生去發展自身的品性、精神及思想,實現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成為有獨立自主意識、人格健全的人[1]。
二、博雅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高素質人才培養與文化解釋等重擔,事關中國夢建設的共同思想基礎。但是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不容樂觀,教育模式單一、教育內容豐富性不足等問題重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學質量,改革創新是突破當前困境的最佳選擇之一[2]。
博雅教育是西方歷史悠久的一種教育理念,其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經歷漫長時間磨礪而沉淀,留下來的都是精華,引入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后將帶來巨大變化。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與博雅教育的目標有內在的本質聯系,教育內容相互滲透和融合,將博雅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的,能促進思想教育創新改革,轉變工作思路。這既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也是順應教育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
(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博雅教育主要是培養有自由意志的人,培養人的獨立人格、發展人的心智、開發人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用博雅教育后,將順應博雅教育宗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性和能動性,鼓勵學生投身于學習與實踐活動,用實踐行為踐行博雅精神,成為一個品學兼優、有獨立人格的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在博雅教育框架體系下,教師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不斷地進行反思、轉變,設計自主探究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獨立學習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鍛煉本身的品性、精神,成為身心健康、人格獨立的人。
(三)細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結合社會時代、教育方針及大學生精神狀態等情況制定教學目標體系。但是由于思政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教育目標具有一定的抽想象,難以具化[3],為了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需將整體目標分層、細化,分段實施,便于目標落實。
思想政治教育應用博雅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豐富,教育目標更具體,可指導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分層、細化。博雅教育包括“博”和“雅”兩個方面,其中“博”是通過知識掌握精深知識技能,“雅”是在知識學習基礎上陶冶品性、發展心智等,基于此可以將高校思想教育目標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接受愛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了解社會主義體制的先進性,對不同理論及其發展有一定認識,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第二部分是進行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陶冶大學生性情,形成公平公正思維、規則意識;第三部分是引導大學生發展獨立自主個性,讓其生理、心理、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達到和諧狀態,成為一個人格完整的健康人,既能博聞強識,又能行為高雅,堅強自信,具有高的社會活力。
三、結論
綜上所述,博雅教育是西方流傳已久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模式,引入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后,將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改革、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分層細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改善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為此,今后工作中可以基于博雅教育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博雅教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蔡磊,喬學斌.基于博雅教育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教育評論,2015(5):54-56.
[2]許占權.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演變與發展[J].現代教育科學,2012(3):47-51.
[3]孟憲博,吳濤.博雅教育模式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淺析[J].求知導刊,20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