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現代汽車技術的發展,汽修行業要求學校培養的高素質人才不僅要有專業能力,而且要有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及創新精神,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達到這些要求。運用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人的發展為本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將會很好地達到這些要求。立足中職汽修教學的現狀,嘗試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教學,并分析了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基本理論,給出了實踐案例、效果評價以及推廣的價值。
[關 鍵 詞] 行動導向教學法;工作任務;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053-01
近年來,我國汽車生產量和銷售量都迅速增大,全國汽車保有量逐年上升,汽車技術不斷更新,使汽車維修行業的車種、服務的對象及維修作業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非常緊缺。然而我們有些中職學校,有不少教師上課時,仍沿襲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科學性。中職學生不善于思考分析問題,不善于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推理獲得新知識并形成自己的完整知識體系,這是他們的弱項。結果是學生對學習沒興趣,不想學;教師不知道教什么,怎樣去教;學校也不知道怎樣去進行教育教學管理,陷入了學生難、教師難、學校難的“三難”境地。何況汽修專業是一個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教學中應突出實踐操作及技能訓練,要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去獲得直接經驗,從而獲得相應的知識技能。行動導向教學法就能幫助中職學生去獲得直接的經驗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及創新精神)。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引入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德國等國家職業教育最流行的教學方法之一,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為本國培養了大量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行動導向教學法就是以學生為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踐案例
行動導向教學法貫穿一個宗旨:讓學生自己參與整個實踐操作過程,去獲得直接經驗和知識技能。現以題為“汽車照明系統的檢修”案例為例,對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踐作探討:
【案例】
模擬情景:一輛桑塔納2000型轎車,夜間行駛過程中突然出現前照燈左燈近光不亮的故障(每組故障現象可以不一樣)。
工作任務:診斷故障產生的原因并排除故障。
基本要求:全班分為四組(每組5人),小組成員的具體任務自行分配。每組都要先寫一份檢修方案(包括要用的工具和電路圖、實施過程、檢驗標準),然后實施檢修方案,此步驟為行動導向教學法(任務驅動)實施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完成任務的思路與方法,劃分小組,組內合作,共同完成任務。最后每組派人交叉驗證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
注意事項:教師在學生討論和操作時僅以觀察員的身份盡可能傾聽各小組的討論,觀察和注意學生的討論方式、方案設計過程及具體操作步驟,并適當引導。至于檢修的質量,暫且不議。最后進行總結時再處理。
經過學生積極參與,每組檢修方案出來了,操作步驟也順利實施了,故障也排除了。此時教師也覺察到各組檢修方案的差異和操作問題所在。但教師依然是觀眾,只是等到每組派人驗證故障是否排除了,教師才將個人觀點作一介紹,但不是標準答案,只是作為分析歸納性的發言。鑒于汽修知識和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師力爭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檢修方案準備
工作任務明確后,要擬訂方案。一次成功的檢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檢修方案本身的質量。檢修方案一般包括使用工具、看電路圖、操作步驟、實施、故障分析處理、最后檢查等要素。
(二)適度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
由于學生個體水平的差異和社會交往能力的不同,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心急,要“能等”:等學生自己去討論修改檢修方案,等學生自己去操作,在工作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如果學生實在學習上有困難,教師可適當進行啟發、引導、示范,對個別的學生,教師可適當地幫助學生解決部分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教師干預要適度。
(三)引導學生回答一些問題:
1.檢修過程中碰到哪些困難,該如何解決?
2.檢修過程中,完成的任務符合專業要求嗎?
3.如再做一次類似的檢修,該怎樣做會更好等。
汽修班的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基本上掌握了汽車照明系統檢修方法的直接經驗,既學到了必需的汽修知識,又了解到了進行汽車照明系統檢修的基本步驟和操作過程。
三、結語
行動導向教學法有先進教育理念的支持,這種教學法符合邏輯推理能力較弱的青少年的認知規律。目前行動導向型教學法在我國仍處于實驗探索階段,我們在學習國外先進職業教育理念的同時,要結合我國職業教育的實際情況,不斷實踐和探索,尋找或改良適合中職學生學習特點、教師容易執行的行動導向模式的各種教學法。
參考文獻:
馬慶發.當代職業教育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