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移動學習是指利用智能手機等移動通信設備獲取教育信息、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通過移動學習,知識的獲取不再局限于課堂與課本,學習者可以實時地獲取最新信息。手機App學習是移動學習的重要媒介。App是application的縮寫,通常專指手機上的應用軟件,或稱手機客戶端。隨著智能手機越發普及,手機App英語學習軟件也蓬勃發展。通過手機App的移動學習模式,學習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學習者只要擁有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和無線通信網絡就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獲取信息,并與他人互動交流。在高職英語學習中引入App智能輔助的移動學習模式,可以改變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單一的模式。確定App學習內容,制定學生的自主學習計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據此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關 鍵 詞] 移動學習;手機App;高職英語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118-01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蓬勃發展,英語學習者可以獲得更多的學習途徑與工具。身處信息時代的高職學生使用手機頻率高,又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高職學習階段開展手機App移動學習模式具有可行性,并有著積極的意義。
1.基于手機App的移動學習模式研究可以豐富高職英語自主學習的內容與形式。很多職業院校的英語課都采用大班授課的形式,受限于課堂教學,授課內容相對單一。相對于傳統的自主學習資源,移動學習將學習內容片段化,包含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動畫和鏈接瀏覽等形式多樣的自主學習內容。
2.本研究可以幫助高職學生有效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由于手機輕巧、方便攜帶的特點,讓其成為高職學生最廣泛使用的移動終端設備。通過手機App的移動學習模式,學生學習英語可以不受課堂限制,發生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并且能與他人進行互動交流。由于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方式更靈活,更適合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同時App設計的雙向互動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高職學生使用手機App移動學習的現狀分析
1.智能手機和網絡成為信息時代的必需品。國內多位學者對大學生的手機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筆者也對所教學生進行了調查,97%的大學生持有智能手機,但只有60%的學生手機上安裝有學習軟件,93%的學生愿意嘗試移動學習模式。
2.雖然手機App種類發展迅猛,App提供的學習資源非常豐富,但是較少學生能夠利用這些資源。據統計,目前用來學習英語的App種類多樣,包括單詞學習、聽力、口語、寫作等,另外還有專門針對英語四六級考試的App。李俊梅(2015)認為,雖然學生普遍認為手機網絡資源豐富,但72%的學生表示不會找資源。根據上述研究表明,基于手機的英語移動學習硬件條件已經具備,多數學生對移動學習有興趣,更希望得到教師在移動學習方面的引導和管理。
3.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基礎差,興趣不高,自主學習意識淡薄又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針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利用手機App輔助學習改變學生自主學習狀況是非常必要的。
三、基于手機App的移動學習模式研究
1.根據高職學生的語言基礎,確定適合的App學習內容,將課程學習與App學習結合起來。根據整個學期的學習任務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重點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篩選適合高職學生學習的相關App進行英語輔助學習。要求學生下載App百詞斬、扇貝、雙語新聞、英語趣配音、英語流利說等,制定學生利用App輔助英語學習的計劃。
2.建立班級微信群記錄與監控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況。學生定期匯報自己利用App的學習狀況和困難,利用班群、微信等及時與小組成員交流討論。管理員跟進學生利用App完成作業的情況,及時向老師匯報與反饋學習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真制定不同學生的學習任務,進行分級指導。
3.進行App移動學習的評價機制的改革。學生利用App自帶的監控系統進行評估。例如,英語流利說就可記錄學生每天的學習情況,學生可以自我監控、調節自己的學習過程。也可通過小組討論進行同伴評價,推選出優秀作品。教師也可以利用App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四、結語
本文探究了在高職英語學習階段應用App輔助移動學習模式的可行性,以課程教學與學生學習需求為依據,開發第二課堂學習,注重學生英語聽、讀、說能力的培養。特別是用App輔助監控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發現與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題,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沈潛.課堂的延伸:移動英語學習App,職教英語輔助教學探討[J].科技信息,2012(26).
[2]賀義輝.高職英語自主學習模式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對比實驗分析[J].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
[3]蘇文倩,陳玉梅.基于智能手機的大學英語聽力移動學習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6).
[4]李俊梅.高職大學生利用智能手機自主學習英語的調查報告[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