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存在的主要意義就是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和綜合信息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要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之后再對信息技術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展開詳細闡述。
[關 鍵 詞]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139-01
所謂信息技術主要就是指現代通信技術與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有效結合,進而有利于實現信息數據的傳遞、存儲及處理等功能的一種技術總稱。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就成為目前重點關注的問題,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實現課堂教學的多樣化,進而充分展現出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
一、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屬于高職院校網絡教育的一門公共課程,是計算機專業和非計算機專業中間的一門以計算機技術基礎應用為主的入門學科,通常都是在高職院校的第一學期或是第二學期設立。而作為教學主要對象的一年級學生卻因基礎的不同,對計算機的實際掌握有差距,如部分學生在入學之前就已經充分掌握了計算機方面的基礎技能,而部分學生甚至沒有接觸到電腦,更不用說這門學科的學習了。將上述兩種現象的學生放置在同一環境下學習,必定會給課堂教學進度帶來一定影響,特別是對較為年輕的教師來說,其從業時間較短,尚且不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因而若想有效掌握課堂教學進度是非常困難的。
(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環境受到制約
高職院校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時,大多數都是在機房環境下展開的,其中硬件的合理配置和實際教學有效結合對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是極其有利的。然而由于高職院校的大多數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因而在機房環境下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會使學生控制不住自己而進行網絡聊天或是玩游戲,進而大大增加了教師有效管理課程的難度。
二、信息技術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創新教案設計
基于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對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如教師可以課前為學生安排一些學習任務,進而逐漸培養其良好的信息資料收集、整理及處理的能力,并且還能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而教師最大的作用就是學會采取各種先進新穎的方式方法來進行教學計劃和任務的設置,進而促使知識技能向職業技能培養方向過渡,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模塊教學時,在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有效學習和利用時,可以以任務的形式展開,如進行一臺PC的購置,主要工作就是負責設計、調查及分析等,之后再將網絡搜索、資料編寫及市場調查等工作內容通過項目中的一個個子任務完成。最后,所有學生都能拿出屬于自己的作品時,就代表著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得到了提高。
(二)通過信息技術應用能有效評估課堂教學效果
一般來說,課堂教學效果如何是教學的最終目標,而教學評估則是將學生作為評估主體,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考察。根據目前情況來看,信息技術手段的合理應用是指項目從設計、發布到具體布置都是依靠機器設備完成的,而教師在具體教學時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環境的演練,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進而能夠很好地控制課堂教學進度。例如,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極域電子教室相關內容時,主要是通過視頻管理和電子簽到等形式來將學生的實際狀態有效控制,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學生作品的上交還要使用網絡平臺管理工具,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與學的有效互動,其中包括微信、QQ及電子郵件等手段,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形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成立一個微信平臺,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定期將小組的作業、測試及演講等內容上傳,這樣不但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還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的合理化應用不但能有效提高教師的總體教學水平,實現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還能培養學生逐漸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水平。但從目前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需要教師及時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將其解決,實現課堂的多樣化發展,從而全面促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方鵬.探析信息技術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21(3):50-51,100.
[2]孫授卿,吳永琢.淺談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與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能的培養[J].電子制作,2015(9):106.
[3]李曉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有效教學”策略與方法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2):2785-2787,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