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所以說,今后選擇職業教育的學生會越來越多,那么提高職業教育質量也注定成為當務之急。
[關 鍵 詞] 中職;興趣;紀律;就業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143-01
當前,職業教育已成為補齊教育短板的一條必經道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惫P者結合中職生學習情況略談幾點看法,以供商榷。
一、中職生學習現狀分析
經歷了初中畢業會考和高中招生考試,有60%~70%的學生如愿以償地走進了普高的大門,但仍有30%-40%的學生被淘汰,而只能選擇職業教育。他們受“學困生”的影響,一直認為自身就是一個“失敗者”,所以存在很大的心理問題,導致在新的環境中學習狀態不佳,容易出現以下傾向:
(一)自信心不足
根據對我校近1100名各專業學生的抽樣調查和分析,發現有60%的學生認為自己缺乏自信,有20%的學生感到自卑,還有一些學生不能確定到底自己會做成什么事情。這就導致他們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學習信心嚴重不足。
(二)學習功課費力
由于受招生生源的影響,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初中階段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甚至還有在社會上處于游蕩狀態的往屆畢業生。這些無法進入普通高中就讀的學生,本身在學習上就非常吃力,而隨著知識難度的增加,專業知識的更高要求,他們在學習功課上自然是頭疼又費勁,導致學習狀態不佳。
(三)學習積極性不高
受傳統觀念的約束,很多學生認為上大學是唯一的出路,普遍感到前途渺茫,導致學習內在動力不足。也有一部分中職生認為中職學校的技能學習,幾個月就能完成,根本沒有必要花三年的時間,還不如早點出去掙錢,所以對學習基礎文化課和思想品德課積極性不高。還有一些學生過分追求學習上的急功近利,對學習文化基礎課很不情愿,認為學了沒有用,結果學習缺乏動力,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不愿意學習。
二、多點聯動,激發中職生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基礎薄弱、自信心缺乏、學習動力不足等因素已經成為影響中職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重要原因,也成為制約中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瓶頸”。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就要想辦法重新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增強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改變他們厭學的學習狀態。
(一)教師方面——用精彩和知識“降服”學生
一個有魅力的教師,不止是一個學識淵博的學者,更應是一個風趣幽默的語言藝術家。課堂教學活動是一門藝術活動,如何把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在課堂上,教師既要當好導演,也要當好演員。在課堂上,教師應當用自己的魅力和淵博知識去“降服”學生。有人說,教師的教育和教學活動的過程好比是一場“戲”,不過,這里的“演員”除了教師以外,還有那些受教育的對象——學生。教師只有在情感上和學生取得交流,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學生才能配合教師共同演好“一出戲”。作為一名有魅力的教師,講課時不能僅限于書本知識,這樣對學生掌握知識沒有任何好處。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更應明確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學生方面——用紀律和活動找回自信
中職學生好新、好奇、好玩、好勝、好表現。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可以設計出各種各樣的課堂、課外活動,最大限度地吸引他們參與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知識的無窮魅力,在實踐運用中體會掌握職業技能的樂趣。課堂活動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途徑。在日新月異的現代教育中,課堂活動可謂是種類繁多,如課前演講、情景對話、角色扮演、專題采訪、辯論、講故事、猜謎、游戲、搶答等。
(三)學校方面——用就業機會促進成長
除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之外,中職學校也應當從全局出發,多措并舉,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不但要倡導各個專業變換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結合專業特點,選擇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降低教學難度,突出“雙基”的教學,特別是突出概念、規律的形成過程,加強實踐活動,多開設實驗課,引導學生處理、分析實驗數據,指導他們通過實驗現象,把握科學規律。學校更要讓教師多講專業熱點問題,使學生了解專業發展動態,使學生不僅明白要從事各類職業必須具備哪些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必須具備從事各類職業的良好職業道德和行為舉止,還向學生闡明學好專業理論和技能才可為今后繼續深造和轉換職業打好基礎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