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國家服裝設計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升級,完善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思路是當前服裝院校主要探討的問題。主要從服裝產業的發展趨勢對專業建設的新要求入手,探究行業新趨勢下的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實踐,力求通過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培養服裝設計產業的創新人才,提高服裝設計院校課程建設和育人水平。
[關 鍵 詞] 行業新趨勢;服裝設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147-01
本文針對服裝產業的發展趨勢中專業精細化與綜合創新人才培養、品牌影響與國際化視野和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與大設計趨勢等要求,總結細化服務設計專業方向,建立課群小組教學體系、強化品牌策劃向商業模式延伸,引入國際設計工作營教學模式,建立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和傳統文化導入等具體改革措施,促進服裝設計專業的課程建設和人才的培養。
一、服裝產業的發展趨勢對專業建設的新要求
(一)專業精細化與綜合創新人才培養
當前,服裝產業的集群地帶推動了服裝產業鏈的優化升級,在服裝產業的市場中出現了精細化的趨勢,因此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培養具有多元化的存在業態成為服裝設計專業人才的重要改革方向。服裝設計行業要從設計構思、實施、展示和推廣的各個方向展開,針對服裝行業的反饋,加強專業設計的創新性能力和專業技能,增強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儲備。針對市場化的技能培訓人員,要整合服裝設計的教學資源,關注相關課程的教學環節,以培養創新人才為教學目標,實現服裝設計課程的有效教學。
(二)品牌影響與國際化設計視野培養
隨著中國服裝品牌的結構調整和品牌市場細化趨勢的成熟,設計品牌價值的認可因素可以充分反映市場消費的觀念和需求。設計師的品牌設計主張和特質可以充分表達設計者個人的設計觀念,不斷調整人才的就業導向,并將其策劃方案推進到商業環節,實現教學改革的深入思考。在國際化設計的大背景下,院校需要充分了解服裝設計的發展規律,提升設計能力,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
(三)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與大設計趨勢
在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教學成果評價需要全面和客觀。針對這一發展趨勢,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在公眾的展示平臺上,設計院校要拓寬專業學生的公眾視野,建立由公眾或者相關的藝術機構對教學成果進行適當評判,將服裝設計企業的實際需求反饋到教學中,加強校企共同評價機制。在設計價值的變遷中,加強藝術性和精神性的主導趨勢,注重藝術設計師的文化內涵培養,是當前大趨勢下的重要課題。更多服裝設計中的品牌,都非常注重概念、產品等各個環節的推廣和研發,實現文化內涵的不斷深化。
二、基于行業新趨勢下的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實踐
(一)細化服務設計專業方向,建立課群小組教學體系
在服裝設計專業方向劃分上,要依據不同的學生特點,修改和完善人才的培養方案。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將學科的基礎和方向劃分為兩個層級,通過專業基礎課程設置和子方向課程實現專業人才的培養目的。學生在一、二年級主要學習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掌握服裝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服裝設計方法。
(二)加強品牌策劃向商業模式延伸,引入國際設計工作教學模式
在服裝品牌策劃方面,院校應要求學生充分了解國內外的服裝行業現狀,針對服裝品牌的行業進行分析,對消費群體進行廣泛調研,加強品牌策劃,以此實現產品的開發和實踐性的教學目標,增強學生的產品研發技術和能力,樹立品牌意識。此外,還可以通過青年設計師的邀請展、美術館以及公共藝術平臺等實現有效教學。
(三)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加強傳統文化導入
服裝設計專業由于人才培養的需求化差異和市場動態發展,使得教學評價機制必然也有著差異化的表現。服裝設計院校通過設置校企聯合等課程,建立符合服裝設計產業發展的綜合課程評價機制和人才選拔方案,評價標準主要以市場反饋和品牌風格為主,導向性非常強。院校也可以通過公開課、展覽等方式將課堂推向公眾平臺,或在學生的畢業環節設計導向差異評價,實現教學評價多元化。在教學內容導入上,院校要結合當前的市場需求,培養學生從民族、歷史和傳統文化等角度,進行設計創新。強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增強學生對文化意境和藝術記憶的深刻領悟。
總之,在行業新趨勢下,加強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教學改革,能夠不斷滿足當前學生的個性化設計需求,將群體的時代性與個人的特質進行完美融合,符合國際化設計要求和文化創新思路,利于完善服裝設計行業的教學改革和教學方法,為國家的服裝設計行業和創意產業發展培養更多專門性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梁燕.行業新趨勢下的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J].藝術設計研究,2016(2).
[2]陸俞志.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