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村初中教育中存在一個普遍現象:體育課的地位十分低下、學生不重視自身的身體鍛煉。那么在當前農村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鍛煉習慣的養成有哪些問題呢?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呢?結合農村初中任教的一些經驗做一下分享,希望能夠對各位體育教師有所幫助。
[關 鍵 詞] 農村初中;體育教學;鍛煉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155-01
一、農村初中體育課堂影響學生鍛煉習慣養成的因素
(一)教育觀念依舊存在偏差
在農村地區的學校,依舊存在著應試教育的思想,很多教師往往把考試、分數看得比學生的成長、身體素質更重要。他們往往會給學生灌輸“學習好才是你的唯一出路”“要努力學習考上重點高中,體育并不重要”的思想,導致很多學生認為體育課并不重要,甚至有的學生會同意把體育課取消來改上自習課。這樣的教學思想對于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毫無作用。
(二)教學資源受限,學生體育興趣不高
我們還發現一個問題就是農村學校的體育設施不夠完善,很多學校連最基本的塑膠跑道都沒有,學生經常會絆倒,這導致很多學生不敢在體育場上進行鍛煉。另外就是學校里的籃球、足球、羽毛球等器材數量較少,在一節體育課上四十個學生只能用一兩個體育器材,有一部分學生并沒有器材來進行鍛煉,當學生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器材時,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自然會有所下降。從這一點來講,農村體育資源的不足也是導致學生鍛煉習慣情況不理想的因素之一。
(三)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枯燥
在現階段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通過對其他體育教師的觀察,我們發現,體育課的模式往往是“預備運動—教授新內容—自由活動”,即使教授新內容也往往采取的是示范性教學,教師做、學生模仿,這種教學模式相對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鍛煉習慣自然是無法養成的。
二、體育課堂培養學生鍛煉習慣的對策分析
(一)學校應組織教師學習最新的教育理念
針對現在存在的體育課程被其他文化課代替導致學生無法得到鍛煉的現象,學校應該帶領所有的體育及文化課教師、學生學習最新的課程理念,讓師生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要求他們在體育課上培養鍛煉習慣,這種利用教學要求來培養學生鍛煉習慣的方式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傳統的體育課上,學生都會帶上筆記,等自由活動的時候就坐下來學習,而現在他們會按照教學要求來進行鍛煉,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一個良好的鍛煉習慣。
(二)申請體育經費,保證充足的教學資源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如果不能夠提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資源的話,學生鍛煉的興趣很難得到培養。初中階段的男生大多喜歡球類運動,如籃球、乒乓球、足球等,因此教師要想培養他們鍛煉的好習慣,就要從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入手,讓他們在體育課上得到充分釋放,鍛煉他們的身體素質。初中階段的女生漸漸進入青春期,她們開始在意自己的身材,她們更喜歡瑜伽、健美操一類的運動,面對這種情況,作為男體育教師我們不能不去管女生的需求,可以下載一些瑜伽、健美操類的視頻讓女生跟著進行練習,利用這種方式來讓女生得到鍛煉。只有當學生對體育項目感興趣的時候,才能培養他們鍛煉的好習慣,而體育設施、器材又是吸引學生興趣的前提,因此從這一點來講,學校應該劃撥體育經費來不斷完善體育的器材、設施。
(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鍛煉
我們在初中教體育中發現,有一部分學生似乎永遠在偷懶,教師只要沒有關注他們,他們就開始做小動作或者干脆坐下。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學生較多,教師無法全面顧及,二是學生在體育方面比較懶惰。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與學校里的其他體育教師商量出了幾個對策:(1)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每五名學生為一個小組,小組長負責本組成員的鍛煉情況,例如班級要進行短跑訓練,那么小組長就要負責記錄組內每位成員跑100米所用的時長,并總結出每位成員的特點,這樣可以防止班級內有的學生逃避訓練;(2)教師制定幫扶政策,班級內體育較強的學生與體育較弱的學生一組,讓體育較強的學生教會體育較弱的學生一些方法,大家互相督促、共同進步,這樣一來體育較弱的學生也能逐漸養成鍛煉的習慣;(3)教師可以進行趣味教育(如開展小型的踢毽子比賽、乒乓球賽等),讓那些對體育不感興趣的學生參加,讓他們發現體育的魅力,從而愛上體育課,愛上體育鍛煉。
通過這一段時間在農村初中的體育教學我們發現初中生的體育鍛煉嚴重不足、學校不夠重視體育教學等問題。今天我們就農村初中體育課體育鍛煉習慣養成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做了一下探討,相信農村初中體育的教學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丁路俊.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J].
學生之友(初中版),201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