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當前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進行改革,目的在于培養更多具有創業素質的優秀人才,提升學生的競爭能力與創業能力。由此可見,針對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則必須采取相應的教育改革策略,營造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23-01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制定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戰略,這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而言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新的發展機遇。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應該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實踐,對當前的教育形式進行改革,應將重點放在學生創新服務能力的提高方面。
一、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自主創新,這是教育系統踐行科學發展觀,響應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舉措。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國家發展戰略的需求,創業教育這種教育模式應運而生。在高職院校中推動創業教育,有助于高職教育的科學發展,有助于人才質量的提升,向社會輸送更加優質的應用型人才。
二、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改革的相關策略
從教育職能來看,高職院校重點在于向社會輸送應用型專業人才,其中創業教育要被列為高職院校的重點教學內容。所以,高職院校應該結合地方、區域經濟特色,積極引導畢業生自主創業。
(一)加強宣傳,提高創業教育重視程度
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進行大力宣傳,不斷提升全校乃至全社會的創業意識,只有意識的提升、思想的統一,才能敢于創新。既然將創業教育列為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則需要將創業教育視作評判一所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要將對創業課程的重視度提高到專業課程的層次,將其納入學校主管部門進行管理,以必修課的標準去對待,切不可出現“說起來容易、干起來難”的局面。此外,高職院校還應結合學校特色與地方經濟發展形勢,制訂本校創業教育實施細則,實行完全校本化的創業教育模式。
(二)加強師資建設,組建創業教育團隊
高職院校實施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主要有兩種方式:(1)校內選聘。挑選一些綜合素養高且熟悉市場經濟的教師,并且愿意投身創業教育。學校要設置專項經費,購買相應的書籍,通過定期開展的交流會與研討會,以此提升教師的創業教育技能。(2)借助社會力量。將教師外派到創業教育已開展得相對成熟的高校進行學習,吸取先進的教學模式;或是安排創業教師去企業進行一段時間的掛職鍛煉,積累真正的企業管理經驗,奠定良好的創業教育基礎。此外,還可聘請企業的優秀管理人才兼任學校的創業教師,用他們的實戰經驗去引導學生,這種兼職教師利用其豐富的經驗更能夠說服學生,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三)加強教材建設,凸顯創業內容
創業是一個社會熱門話題,但將其作為教育內容尚屬新興,而教材作為教育活動開展的載體與依據,也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工具。所以,各高職院校應該組織相關教育專家學者,結合本校專業特色以及地方經濟發展實際,去編寫校本教材,為推進學校的創業教育奠定基礎。
筆者認為,創業教材應該包括以下四點:(1)創業意識是學生進行創業的前提,倘若創業意識缺乏,則根本不會有創業的想法。(2)創業素質是學生創業的基礎,只有具備良好的創業素質,才能在創業道路中穩扎穩打。(3)創業能力是創業的保障,創業能力越高,創業才會走得更遠。(4)創業知識是創業的動力,創業知識的積累才能促使創業過程的厚積薄發。
在進行創業教材的設計過程中,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證教材內容的啟發性與可操作性。比如,在教材的各單元最后,都可單獨設置“創業案例”的板塊,讓學生結合已學的理論知識,發散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去進行實踐創業的構思,進而讓學生形成創業的常態,思路在不斷磨煉中逐漸明朗,潛能也在一次次鍛煉中被激發。
(四)建設實習基地,營造創業氛圍
為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教材理論的理解且將其付諸實踐,可建設創業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可動手訓練的場所,并且在經過實踐操作之后,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創業自信與勇氣。比如,在高職院校內成立學校創業工作室,讓學生模擬成熟企業的運作模式,還可樹立創業基地與產業孵化園,讓學生結合自身專業與創業教育學到的知識,結合市場制訂創業計劃,進行項目的研發與經營,創業基地的建設為有創業意圖、有才華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同時,校方還可開展校企合作,興辦校辦企業,實現教學、科研、生產一體化運行。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教育工程,社會各界要給予足夠的關注與支持。只有開展科學合理、切實有效的創業教育,才能助推大學生創業的成功,而創業教育亟須改革,也需要社會為其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在專業教育的過程中融入創業,并且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