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238-01
伴隨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生活的全球化,我國對外--開放的進程也在逐步加深。學習和掌握一口流利的外語,開展對外交流是新世紀國民素質的要求
??墒窃趯嶋H生活中,由于教師平時對英語口語和聽力訓練做得不好,導致大多數高中生口語發音不標準,聽力欠缺,表達不流暢,根本無法跟人用英語進行直接交流。因此,在中學階段強化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迫在眉睫。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學生筆試成績上佳,就是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一提問,發現口語表達能力差強人意;在交際活動中,有的學生積極主動,可一開口,問題就來了,語言表達不順暢、不完整。歸納分析起來,大都是因為學生從小沒有養成口語表達的習慣,對口語不感興趣。再就是平時詞匯量少,語法基礎差,沒有開口的勇氣,自信心不足,長此以往,就導致“金口”難開了。那么,怎樣才能逐步改善學生口語表達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呢?
一、巧妙激發學生對口語表達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知識和本領的重要因素。沒有興趣就沒有求知欲。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教材內容,想方設法創設各種激發學生表達的情境,激發學生說的欲望。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口語交流的機會??磮D說話、主題演講、課本短劇表演、小組討論、給全班同學講故事、朗誦詩歌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斷刺激學生,喚起他們說的欲望,營造出寬松的口語表達氛圍,增加他們表達的機會,逐漸養成學生勇于開口、樂于開口、善于開口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多采用一些直觀教具,比如用多媒體設備模擬一些交際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口語交流,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自由交流,在這種積極的氛圍中進行語言的熏陶,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當學生逐漸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就會自覺積極地去表達,自愿去學習。
二、善待學生口語交際中的各種錯誤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做到多表揚、少批評,學生就會漸漸產生表達的信心。而我們英語教師長期以來,一直沿襲的一種習慣就是見錯就糾,這樣不僅打斷了學生表達的思路,影響了其完整表達,而且長此以往,學生會過分看重表達內容的正確性,生怕張嘴就說錯,怕犯錯誤的心理影響下,畏首畏尾,漸漸就會失去口語表達的愿望。其實,對學生口語表達中的錯誤,教師不能做過多的更正和指責。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只要解決了表達的問題,就達到了交際的要求。老師糾錯一定要以減輕學生學習語言的負擔為前提,多多給予鼓勵,營造出輕松愉快的交流的氛圍。讓學生輕裝上陣,讓學生明白,說得多了,錯誤才會減少,才會越說越自然、越順暢。學生體驗到口語表達的成就感,才會逐步改善“啞巴”英語和教師“一言堂”的現狀。有必要的話,教師可以記錄和總結學生口語中的一些易犯錯誤,集中講解。對學生口語會話中的語言差錯,應注意糾錯的策略,以不挫傷其表達的積極性為原則,盡量在肯定的基礎上糾錯,消除學生的心理焦慮感,以不打擊學生表達的積極性為前提,這樣學生就能輕松地接受錯誤,膽子大了,勁頭足了,也有了更多的成功體驗,表達的欲望就會增強,失誤也會逐漸減少。
三、課外強化,內外結合,綜合訓練
英語口語能力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而就。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遠遠不夠。適當布置一些生活中的口語訓練要求,以彌補和強化課堂訓練目標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課外英語小組,組織一些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討論或者辯論,不失為一條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好途徑。打籃球、踢足球、看電影、上網等都是學生喜歡的課外活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運用英語交際,既可以增加詞匯量,又可以豐富他們的課外活動內容;定期的“英語角”活動更能給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拓寬學習途徑,促進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幫助。
四、因材施教,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一直以來,教育教學都重視差異性原則。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了解學生,熟悉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成績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每天課堂中的英語會話和每日見聞。口語較好的、性格開朗的學生可以先做榜樣式的演講;性格內向的、口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提前布置任務,提前輔導。多多激勵,讓他們甩掉心理包袱,有愿意說、不怕錯、錯了重來的思想,這樣就會慢慢克服自卑、害怕、焦慮的口語表達心理,逐漸訓練出良好的語言素質。
如今,英語口語能力已經成為評價英語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每個教師必須重視中學生英語口語的現狀,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積極改進教法,摸索適合學生訓練口語的新路子,選擇合理而靈活的口語實踐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只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就會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