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制造2025\"提出建設制造業強國的目標,需要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給予支撐,而人才的“高素質”主要體現在具有良好職業精神。如何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是中職學校必須做好的課題。通過把“企業元素”整合并適當引進校園,對培育學生的職業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企業元素;中職學生;職業精神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240-01
職業精神是一個人對職業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規范的總和,主要內容包括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技能和職業紀律等,它反映了從業人員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境界。“中國制造2025\"要求中職學校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必須著力培育學生的職業精神。
“企業元素”是指企業管理和企業發展所涉及的企業文化、生產環境、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員工行為等要素。國內外成功的職業教育模式證明,職業學校把企業元素引進校園,使學生在貼近企業環境的情景下受到熏陶和教育,有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
一、中職學生在職業精神培育上的制約因素
(一)中職學生群體特征
目前,中職生大多是未考入高中的初中畢業生,年齡以16~17歲居多,獨立意識較強,吃苦耐勞精神、責任心、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質、行為舉止、遵紀守法等基本情況參差不齊,給中職學校的教育管理帶來一定難度。雖然職業學校開設有職業道德、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但在職業精神培育方面,仍然延用灌輸、說教的方式,效果不佳。
(二)中職學校育人模式和環境單一
職業精神培育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需要在接近企業的環境中觀察和熏陶,需要在工作過程中感受,需要在產品制作過程體驗。但目前不少中職學校的專業教學與工作實際有較大脫節,學生學完一門課,不認識器件和材料,不會操作設備的現象比較嚴重,學生的情況實習前對未來所要面對的環境還一無所知。學生在校期間無法了解企業需求、不知道企業文化的現象嚴重制約著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
(三)職業精神不易制定相關標準和規范
職業精神的培養不同于職業技能的培養,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制定明確、具體、規范的職業精神標準比制定其他標準更困難。
二、培育職業精神的內涵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層面的要求是愛崗、敬業、誠信、友善,這些品行其實就是企業對員工職業精神的要求。職業精神是與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征,它是在特定的職業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表現為某一職業特有的精神傳統和從業者特定的心理和素質。通過對企業用人情況的調研分析,在一線崗位上,員工的職業精神具體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認同企業的文化。(2)團隊精神,合作能力。(3)敬業、積極主動、能夠吃苦耐勞。(4)有上進心、責任心。
三、引入“企業元素”進校園。是培育中職學生職業精神的有效途徑
企業元素包括硬件元素和軟件元素兩個方面,軟件元素如企業文化格言和口號、企業管理制度;硬件元素如生產環境的各種標識、工藝規范、器件管理及存放、設備擺放及操作規范、員工行為等要素。為了有效培育中職學生的職業精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在校園引入和布局企業元素。
1.搜集優秀企業文化,編制企業文化手冊,組織學生通過各種朗誦、小品、展板等形式對優秀企業文化進行宣傳和展示。
2.整合編制中職學生成長手冊,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手冊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條目:可信賴的;誠實;努力,興趣;仔細,整潔;精準、守時,不缺勤;獨立思考;按師傅、老師的指導和要求去做;每天填寫學習培訓記錄;工作服和發型保持整潔和條理;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保持教室及實訓車間各種設備和工具;遵守勞動安全方面的各項規章制度;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學生手冊中還要引導學生養成遵守企業規則和規定的習慣,如熟悉事故條例;穿防護服;重視禁煙;注意個人衛生和保健;切忌大聲喧嘩;關心同事;關注國際、國家時事;團隊協作。
3建立企業文化宣傳媒體庫培育學生的職業精神。通過多媒體方式培養學生安全、規范、客戶至上、團結協作、環保與衛生、創新與開拓等意識。
4.在學校實訓室、教室、走廊的企業產品場景。(1)選擇相關教室、走廊擺放企業產品,設計展示方法。(2)制作產品展屏、展柜。(3)購置或制作相關器件、工具展品。(4)根據設計要求擺放實物。
5.在實訓室創設接近于企業車間生產環境。(1)在實訓室懸掛安全生產口號。(2)在各工位張貼安全生產圖片。(3)建設學生實訓產品和作業展示區。
6.在實訓大樓和教學樓過道設計展板,宣傳大國工匠,在學生中倡導“工匠精神”。
總之,把“企業元素”引進職業學校,在校園進行合理布局和展示,讓中職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認識和感受企業,使職業精神培養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局面,是中職學校培育學生職業精神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