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高職生禮儀文化素養缺失的現狀,探究了學生禮儀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開展禮儀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班級管理工作中開展禮儀文化教育的策略,對實現班級管理工作的創新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職;班級管理;學生;禮儀文化教育;缺失;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44-02
在高職院校班級管理中,存在著學生禮儀文化教育缺失的問題,這個問題導致高職生中普遍存在著禮儀缺失的情況。比如,學生不尊重師長,見到教師不打招呼、不禮讓;有一些學生喜歡奇裝異服,儀表儀容不整潔、不得體;有一些學生言談粗魯,隨意謾罵自己的同學或者是老師等。種種現象均反映出禮儀文化教育缺失的后果是相當嚴重的。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養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場所,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工作,還需要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工作,重視禮儀文化教育工作,真正通過班級管理落實禮儀文化教育工作,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高素養的人才。
一、高職生禮儀文化素養缺失現狀
為了了解高職生禮儀文化素養現狀,我們調查了八所高職院校,通過調查發現,這八所院校在班級學生管理工作中普遍不是很重視學生的禮儀文化教育工作,有95%受訪者反映,學校的班級管理工作基本上不涉及禮儀文化方面的教育。通過對大學生日常行為的觀察,我們也發現,高職生普遍存在著禮儀文化素養不高的問題。這種問題主要反映在學生的個人修養、社交活動、生活細節等方面。比如,在公共場所,諸如餐廳、學生禮堂等場所,存在著學生隨意亂丟垃圾、高聲談笑、不顧及別人感受的現象。在學生交往過程中,存在著言行粗魯、行動莽撞、冷漠、自私等問題,學生之間的交往、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往,缺乏基本的交往禮儀。一些學生非常自私,做任何事情都只考慮自己,根本不顧別人的感受;一些學生在交往中不會問候,不懂謙讓;還有一些學生不尊重別人,也不尊重自己,不會合作,不會與人相處。這些都說明在高職學生中存在著部分學生行為失范的情況,存在道德滑坡的現象,這種現象必須受到教育者的重視,要通過有效的方式解決這種問題。
二、高職班級管理中學生禮儀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禮儀文化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實現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發展。但因為高職班級管理中學生禮儀文化教育的缺失就導致這種教育目標很難實現。具體而言,班級管理中學生禮儀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如下:
(一)班級管理疏忽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
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職院校的班級管理工作重點放在了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方面,不重視對學生進行禮儀文化教育。這就導致學生行事不顧他人感受,不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學生自控能力差、是非不分、個人修養不高的問題。
(二)班級管理沒有制定統一的大學生禮儀規范
高職院校教育并不是很重視禮儀文化教育,標準化的大學生禮儀規范沒有制定出來,高職院校偏重專業課程教育工作,對人文素養教育重視不夠,禮儀課程沒有開設,完善統一的禮儀規范缺失,這樣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缺失了完善的素材開展禮儀文化教育工作,這也導致班級管理學生禮儀文化教育的缺失。
(三)內容講授重儀輕禮
為了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能力,在管理過程中,教育者也會講解一些儀表方面的知識,但偏重于各種技巧方面的訓練,對禮儀文化方面的內容講解較少。這樣訓練出來的學生只會像職業人一樣在正式的場合做到笑容滿面,姿態優雅,但這種技巧性的禮儀都是做出來的,學生對禮儀的認識并不深刻,學生對禮所蘊含的敬之魂理解得并不透徹。這樣,學生在內心深處并不能認可禮儀文化,也不懂得禮儀文化的內涵,學生對他人不懂尊重,不能真正用中國傳統的禮儀文化指導自己的行動,規范自己的行為。
(四)重視禮儀的講解,輕視引導學生進行應用
在班級管理中,教育者有時也會講到禮儀方面的知識,但不重視引導學生踐行禮儀文化,這就導致學生禮儀文化素養不高。禮儀文化修養在于內外兼修。只重視相關禮儀文化的講解,不重視引導學生應用,學生的修養是很難得到提升的。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有很多學生的內在道德品質還是很高的,對禮儀知識也有一定的掌握,但在日常行為中,不會應用知識指導自己的行為。比如,學生不會問候別人,不會行禮,不會握手,不會微笑,學生的禮儀意識和禮儀行為難以實現統一,這也是高職班級管理學生禮儀文化教育存在的重要問題。
三、高職班級管理中學生禮儀文化教育開展的必要性
高職班級管理中學生禮儀文化教育開展有助于學生全面地發展。禮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表現,學生也是社會的一份子,接受教育不單純是為了學習文化知識、發展智力,同時還需要學習適應社會的本領,能夠實現全面的發展。要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本領,在班級教育管理工作中,就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而開展禮儀文化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教養,使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學會與人如何交往、如何相處。通過禮儀文化教育,學生能夠建立起基本尊禮守禮的觀念意識,學生的言談舉止會更合乎禮儀,學生接人待物能力會更高,學生能夠自覺地用禮儀知識規范自己的行為,高職生與人協作相處的能力能夠得到發展,完美人格得以塑造,這樣,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其融入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不僅如此,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學生禮儀文化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對職業院校的學生而言,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實施誠信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如果不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學生的愛崗敬業精神缺失,學生的誠信服務態度缺失,學生就很難真正成長為合格的高素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必須重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而在班級管理中開展禮儀文化教育,有助于學生職業形象的完美塑造。通過禮儀文化教育可以直接提升學生的禮儀素質,培養學生的禮貌服務意識。這對從業者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高職教育作為培養職業人才的重要基地,所培養的人才必須具有優良的職業精神和能力,同時也必須具有與其職業形象相對應的禮儀素養,這種素養搭配也必須通過禮儀文化教育實現。在班級管理中,教育者要能夠從職業素養角度出發,從培養職業人的角度出發,積極開展禮儀文化教育,為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提供支持與保障。
四、高職班級管理中學生禮儀文化教育開展策略
(一)普及禮儀文化知識,提升知識的專業性和針對性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要能夠加強禮儀文化知識的傳播,重視禮儀文化的傳播,真正讓禮儀教育進入課堂管理工作中去。教師每一周要抽出一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禮儀文化方面的學習。并且還要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多開展一些活動,比如,禮儀展示活動、禮儀文化比賽活動等,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學習禮儀知識,塑造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班級教育管理中,教育者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宣傳一些先進典型事跡,展示一些不文明、失禮的行為,供學生評價;要能夠積極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加強禮儀修養教育,通過多種途徑使學生能夠接受禮儀文化教育,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文明發展。
另外,在班級管理中,禮儀文化方面的知識是欠缺的,即使教育者搜集了一些禮儀文化方面的知識,內容的針對性也不強,多是一些公共禮儀內容,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這就導致禮儀文化教育質量不高。在班級管理中,教育者要能夠基于學生不同專業的需求,選擇不同的職業禮儀文化教育內容,要保障禮儀文化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在教育內容選擇中,教育者需要針對學生專業培養目標選擇與其職業相關的禮儀文化知識內容,能夠根據專業需要突出重點。針對不同專業學生需要,突出職業禮儀標準。比如,對酒店專業學生應突出酒店服務行業禮儀內容;對文秘專業學生而言,要突出辦公禮儀方面的內容。只有保障禮儀文化教育內容選擇的針對性,才能真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障學生學以致用。
(二)創設職業性的教學環境
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學生禮儀文化教育工作,必須能夠創設職業性的教學環境。在這種教育環境中,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更高,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禮儀文化方面的教育熏陶。創設職業性的教學環境,教育者需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具體地創設職業環境。比如說,教育者可以在酒店為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講解酒店服務方面的知識,并引導學生在這種真實的環境中應用知識進行實踐,在這種真實的環境中,學生可以接觸到真實的物品,學生可以真正參與到為客人服務的過程中,這種教育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禮儀文化知識、應用禮儀文化知識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禮儀技能的掌握。另外,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學習禮儀文化知識,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消除學生的怯場心理,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
(三)加強優秀禮儀文化思想的傳播,創新禮儀文化教育模式
在班級管理中開展禮儀文化教育,必須加強優秀禮儀文化思想的傳播。教育者要汲取傳統禮儀文化的精華,探究“禮”的內涵,加強思想教育,通過這種思想的引導真正使學生能夠知禮、懂禮,并且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用禮。教育者在進行禮儀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要能夠積極創新教育模式,加強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結合,加強教育與習慣引導的結合,使學生真正能夠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禮儀文化方面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中去,引導學生能夠活學活用,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品質。
總之,高職班級管理教育存在著禮儀文化教育缺失的問題,這就導致高職學生的日常行為存在著很多失禮的現象,存在很多的不當行為,影響學生的綜合發展。作為教育者必須重視這種問題,能夠認識到班級管理中開展學生禮儀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能夠通過有效的策略開展禮儀文化教育,這對班級管理工作的創新發展、對學生的綜合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