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即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突破了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廣泛應用于職業教育領域,但由于內科護理教學理論性強,要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需要創造很多條件,從“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起源與發展、相關理論學基礎、內科護理的運用與優點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內科護理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74-01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即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突破了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更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理實一體化教學強調教師主導、學生參與整個教學環節,教師通過設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一、起源和發展
“理實一體化”教學起源于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教學理論體系,強調“從做事情中求學問”即“做中學”的原則,自20世紀90年代提出后逐步得到了職業教育界的認同和推廣。在發達國家,“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已經在職業教育中非常盛行,是一種成熟而有效的教學方法。我國職業教育最早應用理實一體化教學主要涉及汽修等工科類專業,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后來理實一體化廣泛應用于各專業。
二、相關理論學基礎
(一)皮亞杰的“認知學習”理論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人作為認知的主體,是以自己的經驗去解釋周圍的事物,再將這些事物納入自己的經驗之中。他認為“人對外界的認識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動”,并指出:“認識來源于動作,知識來源于活動,活動是思維發展的基礎。”皮亞杰的“認知學習”理論強調活動對認知的重要性,從人的認知方面為“理實一體化”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20世紀,杜威、皮亞杰、布魯納等人都為建構主義思想應用于課堂和學習作出了重要貢獻。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知識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信息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強調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部分。這就要求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創設有利于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然后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協作,進行交流;意義的建構是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充分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建構性。
三、“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內科護理的策略
(一)創造“理實一體化”教學環境
為了保證“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質量,就要具備相關的硬件設備與教學環境,要配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理實一體化”專用教室,具備用于教學的實訓設備如模擬人、各項操作儀器等,以及多媒體、黑板等教學設備。
(二)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
(1)合理分配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內容和理、實比例,目前我們采用的理實比約為1:0.8,實踐比例較傳統教學有了很大的提高。(2)充分準備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比如,疾病的病因、特點等重難點知識精講,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部分結合病例,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教師總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3)合理組織教學,學生進行分組學習時,每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要均衡,每組學生以先進帶動后進,盡量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
(三)制訂評價指標
我們采取的考核辦法包含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三個部分,指標也更加細化,更注重過程性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習能力和態度的重要性。
四、“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優點
(一)調動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興趣是調動學習活動最積極的心理因素。通過設置情景、角色扮演、布置任務等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學習的環境和條件,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二)培養學生臨床評判性思維能力
理實一體化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臨床評判性思維能力。通過理實聯系,學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為今后進入臨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提高教師的素質,更新教育理念
“理實一體化”教學不僅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內容的一體化,也要求教師在知識、技能和教學能力上形成一體化。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也要具備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以及理實結合的教材分析能力和創新綜合能力,即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因此,教師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豐富知識結構、鉆研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理實一體化”作為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學模式,應該積極推廣,但要真正實現內科護理的理實一體化,目前條件還不夠完善,我們應多吸取其他學科的經驗,結合內科護理的實際情況不斷總結、勇于創新,為提升內科護理職業教育教學水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