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氧氣吸入法是護理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操作技能。就氧氣吸入法運用“理論實訓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說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設計。
[關鍵詞]氧氣吸入法;說課;基礎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77-01
說課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可提高教師駕馭課程的能力,也是評價其教學水平及教學準備狀況的有效手段。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運用“理論實訓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體現“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理念,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學校選用的教材為鄒金梅主編的、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職高專教育護理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護理學基礎》。該教材在內容上突出能力和技能培養,編寫上以護理程序為主線,突出護理專業特色,難易適中,定位準確。但缺乏配套的視頻及相關圖片,難以給學生直觀的認識,所以筆者參考了其他基礎護理教材。本次內容是本書第十五章第三節的內容,為常用搶救技術中的一種,廣泛運用于臨床工作,護理專業學生必須熟練掌握此操作。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確定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社會目標。(1)知識目標:能夠正確判斷缺氧程度,選擇正確的供氧方法和換算吸氧濃度;能闡述氧氣吸入法的注意事項。(2)能力目標:能夠正確對病人實施吸氧。(3)社會目標:培養學生溝通交流、組織協調、團隊合作的能力;收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愛傷觀念。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氧濃度和氧流量的換算方法;供氧方法的選擇;氧氣吸入法的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
難點:吸氧操作要點。
二、說教法
(一)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為大專二年級學生,他們有強烈的表現欲和求知欲,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動手能力較強,在醫院見習中觀看過吸氧操作,但團結協作精神不足,學習主動性不強,對已有知識缺乏歸納總結。臨床實踐相對較少,臨床思維能力有待提升。
(二)說教法設計
根據學情,采用“理論實訓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邊學理論,邊練習操作,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采用的教學方法有:(1)任務驅動法:教學過程以任務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2)案例教學法:借助生動形象的臨床案例,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層剖析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3)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利于培養愛傷觀念。
三、說學法
采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和討論,設置臨床情景進行角色扮演,要求學生動眼看、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小組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職業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獨學
課前一周,對學生進行異質分組,分發學材、導學案,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根據教材和學材預習后獨立完成導學案上的基礎在線題和能力升級題,通過學材上提供的網址觀看吸氧法操作視頻。
(二)復習舊課(2min)
通過抽問的方式檢測學習過的重要知識點,完成缺氧程度判斷的表格,以利于新課的學習。
(三)預習檢測(4min)
(1)對學:同桌間互相檢查基礎在線題的完成情況和正確性,用紅筆互相糾錯。(2)群學:組長統計本組在學后仍然存在的疑難問題,組織小組成員對疑難問題展開交流討論,直至達成共識。
(四)導入新課(2min)
提出問題:視頻中的人都在干什么,他們之間有什么不同?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后回答,引出本次課的教學內容,提出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五)據案例完成任務(60min)
(1)要求組長帶領討論交流能力升級題中的案例,根據案例中病情及血氣分析判斷缺氧程度,選擇合適的供氧方法,說明理由,同時計算出給氧濃度并對病人做用氧安全知識宣教,形成統一意見,并張貼在黑板上。(2)采用抽簽軟件,隨機抽取2個組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其他小組點評、質疑、補充。(3)教師點評:根據學生的參與度、表現及知識的正確性給予點評及加分。(4)隨機抽取2個組的代表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對患者實施吸氧,其余組認真觀看,展示結束后學生進行點評,最后教師根據學生操作的正確性、組內參與度、溝通能力、愛傷觀念進行點評、糾正及示范,加強印象。
(六)歸納總結達標檢測(10min)
為了突破重難點,通過復述、提問的方式與學生一起歸納總結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結合護考考點,以練習題的形式檢測并鞏固學習效果。
(七)布置作業(2min)
根據課堂目標和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布置復習題和技能操作練習作業。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時要體現程序性、概況性、指導性、藝術性。筆者在設計時布局合理,注意串清脈絡、層次,體現要點。
六、說教學反思
本次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理念,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鍛煉了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組織協調、團結協作的能力,通過案例教學法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但個別學生存在依賴性,沒有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