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要論述了檔案袋評價的理論基礎,闡述了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檔案袋評價的意義:有利于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師生反思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檔案袋評價;高職;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93-01
檔案袋的概念最早產生于藝術領域,藝術家們用檔案袋來存放自己的代表作。20世紀90年底,檔案袋被引入教育教學評價領域,成為一種新型的評價工具,這引起了國內外教育者的廣泛關注。教育部2000年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明確規定: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評價中要重視發揮形成性評價的作用。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檔案袋評價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一種方式,筆者對其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的相關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一、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在認識活動中,作為認識主體的個體,往往會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對現實進行選擇、改正并同時賦予其特別的意義,而不是對現實進行簡單的復制。因此,個體的認識活動是源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學習者消極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新知識經驗的過程,更不是學習者新知識經驗的簡單累積的過程,而是由于學習者的新舊知識經驗發生聯系時產生認知沖突,從而引發學習者對自己的認知結構進行積極主動地重構的過程。在這一重構的過程中,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成為學習活動的“主演”,積極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在與外部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在新舊知識經驗的認知沖突中,逐步構建起自己的知識結構,而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導演”,負責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組織、監督、指導學生的各項學習活動。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在知識構建的過程中要發揮積極性與社會性,重視真實情境的作用,這就為教學評價活動在任務中進行、在合作中進行提供了基礎。
(二)多元智能理論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秋出版的《智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每個人智能的構成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智能是一組能力,而不是一種能力。一組能力中所包含的各種能力既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又相互獨立而存在。人的智能一般由以下七種智能構成:言語智能、視覺智能、聽覺智能、運動智能、數理邏輯智能、反省智能與社交智能。
在加德納看來,智能的多元化必然導致教學評價目標的多元化,教學評價的目標在于發現學生的智能優劣勢,發現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并提供有效的反饋,促使其揚長避短,繼續學習。同時,智能的多元化也必然導致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教學評價過程中,學生、教師以及其他的相關教育工作人員一起構成了評估主體。
二、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檔案袋評價的意義
(一)檔案袋評價有利于促進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
傳統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方法割裂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將師生關系置于對立之中,教師與學生往往無法討論、交流評價相關的內容。然而,在運用檔案袋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不得不就檔案袋評價的標準、檔案袋評價的原則、檔案袋中收集的內容等問題進行互動交流。他們必須表達自己的見解,探討磋商直至最后達成共識。總之,檔案袋評價方式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師生、生生之間建立起了積極互動、合作發展的關系。
(二)檔案袋評價有利于培養師生的反思能力
傳統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評價主要是紙筆測驗,通過考試試卷一紙定乾坤,一次性完成評價。檔案袋評價則是過程性評價,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教師與學生掌握教與學的進步、不足,并提供相應的反饋信息,從而促使師生不斷完善教學過程。對學生而言,檔案袋可以成為學生評估自己學習情況的工具,在檔案袋建立之前與建立過程中都需要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改進學習。對教師來說,檔案袋幫助教師了解掌握自己的教學狀況以及相對應的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改善教學過程。這種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培養發展師生的反思能力。
三.結束語
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檔案袋評價方式,評價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進步、不足,考察學生的成長與反思,同時,認識改進自己的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師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