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課引入課堂教學幾年來,已成為我國教學改革與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熱點。主要闡述了微課的主要特點和微課在課堂教學中再現過程、聚焦重點、突破難點、剖析易錯點、課后拓展、補足短板的巨大作用。
[關鍵詞]微課;課堂教學;教學難點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134-02
隨著微博、微信、微商、微電影的相繼出現,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已經邁入了微時代,教育工作者亦不甘落后,把微課引入課堂教學中,使微課成為我國教學改革與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熱點。
微課,或稱之為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微課,因其具有容量小、時間短、目標明確、主題鮮明、內容簡潔、突出重點、使用方便、制作簡單、針對性強等特點,成為教師課堂教學中再現過程、聚焦重點、突破難點、剖析易錯點、課后拓展、補足短板的重要工具。可見,小小的微課在課堂教學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以中職計算機教學為例,闡述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創設情景,再現過程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多數教學內容使用講述、板書、演示等教學方法,就可以很好地把知識點的來龍去脈、事發現象、因果關系、呈現效果等一一展示給學生,但有些內容,如計算機病毒,因有損計算機軟硬件環境,涉嫌傳播有害程序,教師不能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演示。在講授計算機病毒及信息系統安全一節時,如果僅靠教材中的描述和教師的講解而不是親眼所見,學生根本體會不到計算機病毒發作時的威力和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帶來的危害,對預防計算機病毒的認識引不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以后在計算機使用過程中安全防范意識低,對突如其來的病毒危害措手不及,從而造成硬件損毀、系統癱瘓、數據丟失等不可挽回的損失。如果把計算機病毒傳染、發作時的現象制作成微課讓學生觀看,如身臨其境般親身體驗計算機病毒的威力和危害,教師再講計算機病毒的預防和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時,學生聽課情緒將會興趣盎然,聚精會神,課堂教學效果和安全防范意識都會得到極大提升。
二、剝離枝節,聚焦重點
課堂教學內容往往比較多,不能一一制作成微課進行教學。教師應該剝離枝節,去粗存精,找到課堂教學的重點,并制作成微課,在三五分鐘內把教學內容快速傳授給學生。
如Dreamweaver課程網頁滾動字幕制作一節,課堂上要講授marquee標簽的功能、marquee控制對象(文字、日期、圖片)以及控制對象的滾動方向(direction)、滾動方式(behavior)、滾動次數(100p)、滾動速度(scmllamount)、停頓時間(scrolldelay)、對齊方式(align)、滾動區域的背景顏色(bgcolor)、高度與寬度(height、width)、控制對象到滾動區域邊界的水平距離與垂直距離(hspace、vspace)以及當鼠標在滾動區域滑動和滑過時滾動對象的停止滾動與繼續滾動(onmouseover、onmouseout)等屬性,內容較多,把這些內容都制作到微課中,必然導致微課內容龐雜、時間過長,明顯不符合微課的性質特點和基本要求,而學生上課時有意注意的時間不長,如此設計也不符合心理學關于注意規律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原則。因此,必須把滾動字幕制作中的枝節性內容如marquee標簽的10個屬性去掉,并從文字、日期、圖片三種滾動對象中找出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是制作滾動字幕,舍棄制作滾動日期、滾動圖片等吸引眼球而偏離教學主題的內容,使制作出的微課內容簡潔、重點突出,在短時間內向學生展示出marquee標簽的主要功能、滾動字幕的制作方法及滾動字幕的頁面顯示效果等重點內容,然后迅速進入課堂示范和課堂練習等教學環節中。
三、化解局限,突破難點
難點是課堂教學中的硬骨頭。破解教學難點是每位教師的竭力追求。微課,以其言簡意賅、細致透徹的講解,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接受教學內容。鑒于此,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微課開展課堂教學,將教學難點破解于無形之中。例如,在Photoshop課程中,圖層是一個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教材中給圖層的定義是這樣的,“什么是圖層呢?我們可以把圖層比喻成一張張透明的紙,在多張紙上畫了不同的對象,然后將這些紙張疊加起來,就是一幅完整的圖畫”。這一概念的描述,看似簡潔、形象,其實對于剛剛接觸圖像處理的中專學生來說,如墜云霧之中,特別是中專學生的文化程度和空間思維有限,很難想象出能疊加出一幅什么圖畫。
為此,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認知特點,在備課時把圖層概念確定為本節的難點,利用Flash把透明紙張相互之間的疊加效果通過幀動畫展示出來,結合教師解說,制作成微課,向學生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地展現出圖層疊加效果,教材中的描述和學生的思維結合起來,把抽象的想象變成眼前的現實,從而讓學生快速理解圖層的概念,并點撥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想象的空間,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
教師精心制作的微課對教學難點的講解細致入微、層層深入,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也得到了提升。如此,言簡意賅的微課也就成為教師化解課堂局限、破解教學難點的利器。
四、對比結果,剖析易錯點
計算機軟件學習與操作具有嚴謹的邏輯,如果出現一點操作錯誤,就可能導致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后果。為了讓學生能理解操作原理,掌握操作方法,教師應向學生比較正、誤兩種操作的不同效果,剖析出錯的原因,并制作成相應的微課,課堂教學時有針對性地讓學生觀看,仔細比對,引導學生發現操作中的易錯點,找到容易出錯的原因,讓學生明確其方法、步驟,做到對所學知識和操作方法了然于心、胸有成竹,有效地避免錯誤,實現操作能力的提高。
如在Flash教學中,補間動畫是十分重要的制作技巧,讓菊花由含苞待放變成盛開的花朵,使用的就是補間動畫中的形狀補間動畫手法。時間軸上首尾兩幀中的圖片必須是打散的矢量圖片,添加形狀補間動畫后,才能使菊花由含苞待放逐漸開放,運行到最后一幀時,變成一朵盛開的菊花。但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在首尾兩幀放好圖片后,往往急于看到菊花的盛開效果,快速地添加了補間動畫,結果預覽到的效果是菊花含苞待放不變,到最后一幀時,突然成了盛開的菊花。此操作的錯誤之處就是沒有把操作對象進行格式轉換,導致動畫制作失敗。同樣,在制作孫悟空翻筋斗云動畫時,首尾兩幀分別把孫悟空放上草地和云朵之后,在中間添加了補間動畫,結果孫悟空只是在草地和云端閃了兩下,而沒有翻轉的效果。通過對時間軸的分析,開始關鍵幀正確,結束關鍵幀正確,人物統一,元件正確,其操作錯誤之處在于添加補間動畫時,沒有在動畫面板中把動畫效果選項由形狀修改成動畫。這兩個錯誤之處是創建補間動畫時最容易出現的。對于補間動畫制作中這些易錯點,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強調,往往引不起學生的重視,因此,把上述補間動畫制作中的易錯點制作成微課,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播放,讓學生反復比對正誤操作的方法和動畫效果,找出易錯點,或在大腦中出現疑惑,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將會杜絕學生在動畫制作中的遺漏和錯誤。
五、課后拓展。補足短板
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接受能力不同,學生對同一教學內容的接受能力和消化速度不大一樣,教師不論采取那種方法進行課堂教學,都會存在部分學生“吃不飽”和部分學生“吃不了”的情況。如果教師把課堂知識點制作成一個個微課,并推送到課程學習空間,學生就可以在課后迅速找到相關微課,對不明白的問題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反復模仿練習提高學習效果,起到及時掌握知識或查漏補缺、補足短板的作用。學有余力的學生也可以在學習空間里學習拓展知識,從而豐富課堂的容量,開闊學生想象的空間,讓課堂從有限變成無限,由封閉變成開放,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取得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外收獲。可見,微課能有效解決學生之間個性差異問題,實現了差異化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落實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
因此,教師要潛心制作精美、實用的微課,并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分享給學生,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利用各種終端下載學習。如此一來,精美實用的微課也就成為方便學生重溫課堂、查漏補缺、補足短板、課后拓展等自主學習的“舞臺”。
綜上所述,在中等職業學校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栩栩如生的微課,再現知識點產生的背景,利用言簡意賅的微課聚焦教學重點,破解教學難點,剖析易錯點,利用精美實用的微課進行課后拓展,補足課堂教學的短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小微課在中職學校課堂教學中發揮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