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科護理學是護理學專業中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其主要服務對象是兒童。由于兒童的年齡小,在治療中表達能力還十分欠缺,而且配合能力也較差,因此,護理人員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進行大量的工作,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與兒童的家長進行溝通,這無疑加大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及工作難度。如何提高護理質量,使護理人員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同時提高工作效率,通過情境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兒科護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148-01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特意引入或創設一個生動、具體的場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端正學生的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給學生一個良好、深刻的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所傳達的內容,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心理機能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學生在規定的、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很難完全理解并掌握兒科臨床的知識,即便掌握了理論知識,也無法有效地將其靈活地運用到臨床實踐中,這給達到教學目的帶來了阻礙。但隨著情境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有效緩解、解決了這一尷尬的局面,提高了學生的護理水平與兒科護理教學質量。
一、情境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作用
情境教學法首先是讓學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學生在角色中要完成各種兒科護理學的學習內容,以達到教師在課前為此預設的目標。情境教學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位置,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教師在設計情境時要讓其為學生掌握教學內容而服務,有利于解決兒科護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最后,情境教學法通過情境設計使學生獲取最佳注意力,再通過理解、尊重、參與的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另外,情境教學是課本的延伸,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只是教會了學生兒科護理學的基本常識,而情境教學的應用使學生從教材理論中走向實踐,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教材知識,為今后步入臨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情境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一)創設病房式教室或實訓室角色扮演
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護理知識,增加臨床體驗感,教師可以將教室或實驗室布置成模擬病房的形式,設立護士站、監護病房、普通病房、兒童治療室等,并配置相應的模擬設備和儀器,讓學生分組輪流扮演護士與患兒,根據課題開展相應的教學內容,這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情境,明確自身的職責和使命感,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協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
在兒科護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從而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小兒生長發育這一課題時,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那么學生可能根本記不住知識點,但是如果教師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那么效果就會截然不同,教師可以這樣問:有2個男性嬰兒,他們都是半歲,其中一個身高54厘米,體重5.8千克,而另外一個稍微胖點,身高58厘米,體重6.1千克,請問這兩個嬰兒哪個發育狀況更優異?學生都知道半歲的嬰兒標準體重應該是6.5千克,但是兩個幼兒都不符合這一標準,問題提出后,學生就會展開積極的思考,思考如何運用相關的指標對嬰兒的發育情況作出正確的評價。通過問題情境的提出及學生的思考,教師再進行知識講解就變得格外輕松,學生也能有效地掌握,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思考的習慣,而且加深了知識的記憶力。
(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是情境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能有效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比如,在講解新生兒溶血癥的護理課題時,學生知道發生溶血的常見血型是母親為0型血,患兒為A型血或B型血,假設學生結婚后,自己是0型血,以后生的寶寶是A型血或B型血,那么是否會發生ABO溶血的情況呢?學生便會帶著問題展開充分的想象,最后教師對問題及知識點進行分析和講解,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教材雖然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但是教材比較死板,長時間利用教材教學學生難免會感到疲乏和枯燥,久而久之失去了學習興趣。教師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教材上的知識點通過電腦設備展現出來,更直觀、更生動、更具體,讓學生從聽覺、視覺上得到雙重體驗,更利于學生充分掌握知識點。
三、結語
情境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教學知識點,而且給學生帶來了更直觀、更生動的臨床體驗,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護理質量和護理水平,為今后的臨床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