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7月4日,聯合國大會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寫入相關決議,呼吁世界各國大力支持創新創業。我國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經在高等教育的教學體系中引入了創新創業教育,但對高職院校而言,創新創業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以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探索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高職學生;創新創業;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157-01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在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在實施方法和途徑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創新創業體制不夠健全
在高職院校,既沒有專門的機構或部門從事創新創業方面的教育,也沒有專門的人員從事創新創業方面的指導,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都是由就業處或就業部門的人員臨時客串一下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創新創業方面的管理規范也沒有相應地建立起來。
(二)師資力量還有待提高
創新創業是一門理論和實踐都很強的學科,要求指導教師不僅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更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目前在高職院校的任課教師中,大部分教師沒有創業的成功經驗,對學生的指導缺少有效的針對性。
(三)課程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在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中缺少專門與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類課程,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與創新創業相脫離。
(四)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思維方面還有待加強
學生有創新創業意愿,但受自身知識、技能和創新創業素質限制,在創業思維、意識,尤其是在創業精神方面還有很多可提高的空間,在實踐中表現為遇到困境,不去分析困境產生原因,尋找擺脫困境的方法,最終使自己的一些原始想法無法轉化為實際創業項目。
(五)學生實踐鍛煉的機會較少
受軟、硬設備及指導教師的限制,高職院校學生從事創新創業方面的機會比較少,在創新創業方面積累的經驗少,在創新創業知識、技術和技能方面的積淀不多,即使有學生從事創新創業,在創新創業方面的質量也不是很高。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探索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
高職院校建立專職部門會同校企合作企業、投融資機構成立創新創業機構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在產權清晰、權責分明、科學規范的管理下,自主組織研究開發和創新,并輔以一定的分配制度、獎懲制度以充分調動機構內各合作單位的積極性。
(二)引進、培養創新創業師資
各高職院校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可以邀請校企合作單位的企業家或往屆成功創業的畢業生擔任指導教師,也可以對專業技術能力比較強的教師進行創新創業方面的培訓,另外,通過組織教師參與創新創業方面的實踐和競賽等途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創新創業能力和水平。
(三)完善課程體系及課程標準
目前,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是圍繞生產體系構建,課程標準則是依據生產企業的崗位標準制訂的,與創新創業的關聯不大,因此,對現有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需要修訂和完善,使課程體系中的課程與創新創業緊密聯系起來:(1)使創新創業類的基礎理論課作為專業必修課程。(2)專業基礎和專業核心課的知識與技能訓練與創新創業的知識與技能訓練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將一些創新的想法轉化為提供技術和服務的創業行動。(3)課程體系在專業拓展類或專業延伸類課程中設置專門的創新創業類核心課程。
(四)加強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鍛煉,不斷積累創新創業方面的實踐經驗
(1)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使學生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增強自身的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創新創業水平。(2)在寒、暑假期間布置相關的創新創業類實踐作業,使學生能在創新創業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實踐探索。(3)組織創新創業類學生社團,利用學生社團在校內、外從事創新創業類相關活動。
在世界各國積極鼓勵和踐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潮流下,高職院校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學生創新創業的方法和途徑,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水平,必將為中國智能制造和地方產業的轉型升級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