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沖突行為是幼兒在社交中常見的問題,它的發生影響著每個幼兒的心理健康。分析了幼兒產生沖突行為的多種因素,如幼兒自身因素、家庭成長環境因素、教師因素等,并從環境、家長、幼兒、教師四個角度出發分析出相應的干預策略,以期為幼兒沖突行為的研究做理論支撐。
[關鍵詞]幼兒;沖突行為;干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170-01
幼兒在日常的社會性交往中,產生沖突是難免的,他們往往以爭搶玩具、爭奪游戲主權、活動規則等形式出現。而現實生活中作為一名幼師的我們,面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沖突行為,需要我們理解原因并找出相應的干預策略。本文中筆者主要加強對幼兒沖突本土化的研究,分析適用于本土化的干預策略。
一、引發幼兒沖突行為的原因
(一)幼兒自身的特性
皮亞杰認為,非常年幼的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既不愿意也不能意識到同伴的觀點、意圖、需要和感情。較年幼的幼兒還有另外一個特征,動作反應大于語言的表達,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成熟,往往通過肢體語言來表述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這也是沖突行為較多發生在幼兒身上的原因。
(二)家庭成長環境的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身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一個家庭的父母之間或者是對他人是和諧的關系,那么在這種生長環境下的幼兒也是極少與別人發生沖突;相反,天天爭吵的家庭則容易使幼兒不知道怎么和別人相處,易產生消極的沖突行為。在幼兒時期,幼兒是比較喜歡模仿,父母以怎樣的態度處理問題,幼兒也會以模仿的方式展現出來。
(三)幼兒園因素
幼兒園因素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幼兒園環境因素,另一方面是教師主導方式的因素。前者表現為如果班級里的游戲材料和園內的玩具設施較少,幼兒之間就容易發生沖突行為,園內的活動場所較小,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會產生肢體碰撞,進而引發沖突行為。后者表現為如果教師在幼兒發生沖突行為時,對待幼兒的態度是斥責、批評的態度,則容易給幼兒的身心造成消極的影響,不利于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二、針對幼兒沖突行為的干預策略
用辯證法看幼兒沖突行為,它既有積極的影響,又有消極的作用,為了應對幼兒沖突行為的消極作用,從環境、家長、教師、幼兒四個方面出發,提出了對應的干預策略。
(一)創設良好的環境
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應該注意:(1)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材料和充足的活動區域,避免幼兒因為玩具和公共設施爭搶產生沖突行為;(2)幼兒園也要注意為幼兒營造和諧的幼兒園氛圍,注意心理環境的影響。在家庭環境方面,選擇權威型的教養方式,正確地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還應當注意合理選擇幼兒觀看的影片,這對幼兒沖突行為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二)家長的引導與榜樣作用
幼兒的一個發展特性便是模仿能力強,家長要起好榜樣作用,處理家庭成員關系和鄰里關系時要采用正確的方式,謹言慎行。另外,家長對幼兒的沖突行為,要正確引導,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問幼兒發生了什么,給幼兒講道理。這種處理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師介入幼兒沖突行為的干預策略
本文所認為的教師介入幼兒沖突行為的干預策略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問題解決,從兩個角度做干預策略:(1)教師通過日常的教;(2)教師在實踐中去引導。從第一個角度出發,人際交往的技巧也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講授。在運用教的干預策略時,教師要注意采用直觀形象的思維去“教”,也可以用現實中的例子,請小朋友自己去思考;從第二個角度論述,我國學者在對幼兒解決沖突的研究中,對教師介入幼兒沖突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對怎么介入幼兒沖突都提出自己的建議。如劉曉靜(2002)通過對幼兒沖突行為的研究,提出了幾條預防和處理幼兒沖突的行為。賈會娟(2010)也為教師如何介入幼兒沖突提出了幾條建議,如善于觀察和研究、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緊密主配班的配合程度等。
(四)以幼兒為中心的干預策略
以幼兒為中心的干預策略是把解決幼兒沖突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在他們的能力范圍內,讓他們自己解決沖突,發展他們的主動學習能力。家長和教師只是作為旁觀者,不參與到幼兒的沖突行為之中。幼兒發生沖突行為時,教師和家長應該先考慮介入幼兒沖突行為的必要性,如果幼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把主動權交給幼兒,同時也能鍛煉幼兒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眾多教育家的實踐與探索中,本文比較傾向于美國高寬課程對教師介入幼兒的沖突行為的研究。它為教師干預幼兒的沖突行為提出了具體的步驟,在進行這六個步驟時要注意:(1)在實施干預策略前,先觀察幼兒,如果幼兒能自己解決沖突,教師可以不介入。(2)教師介入中,也要盡量幫助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教師在其中發揮指導作用。(3)無論發生多大的沖突,教師也要先平靜自己的情緒,用平靜的語氣去介入。
教師介入幼兒沖突行為的干預策略,要根據實際情況去分析,采用適當的方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總之,我們需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提高,從而減少行為沖突問題的發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