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了解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各大高校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根本目的。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地位入手,從課程和實踐兩個方面,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課堂教學途徑。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科學內涵;價值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20-01
一直以來,國家堅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更是提出了“三個倡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更加細致的定義。近年來,國家要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國民教育相結合,重點加強小學到大學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建立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有效渠道。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地位
只有意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地位,才能讓兩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就是“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黨在“十八大”上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針對國家、社會、個人三個方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開了細化,是國家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將其與之結合,旨在培養大學生了解國家的基本道德規范,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將其應用到平時的生活中,成為一名遵紀守法、具備高級道德品質的公民。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途徑
(一)全面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
首先,要在課程中從不同角度全面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解讀,讓學生正確理解“三個倡導”。其次,要從不同的方面出發,分別解讀國家、社會、個人的三個倡導的具體內容。從國家出發,應用愛國主義精神,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國家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建設中心,體會到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比如,在課程中,通過對經濟全球化下堅持愛國主義精神的講解,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理智的愛國觀念,加強愛國教育的同時,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關于國家理想信念的倡導,隨后結合我國依法治國的主要戰略,結合課程中第六章、第七章,重點解釋關于法律法規的新理念、新理論,促使學生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八個字對國家法制體系制度的意義。進而在推動學生遵紀守法的同時,使他們成為國家法律的維護者,行使作為國家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最后,要從學生個人角度出發,積極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強化學生個人品德的培養。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加課堂實踐教學內容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課程,想要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并且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就要將課程和實踐完美結合。根本方法就是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在課程中,選擇實際案例,激發學生對案例故事的興趣,例如,某校在課程中引入了大量典型案例,以眾多道德模范實際,從學生關注的內容中人手,將枯燥的課程變得具有故事性。還可以給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書籍,組織讀書活動,舉辦讀書征文比賽等,鼓勵學生主動分析了解課程,在潛移默化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擴展校外校內社會實踐活動
上述內容中課程活動基本在教室內進行,學生雖然對“三個倡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缺少了實踐,對學生在建立正確價值觀上會造成一定的缺失。應該根據課程內容,給學生布置相關的課后實踐作業,并且要求學生完成后,寫下具體感想。讓學生走進社會,在社會大環境中去深入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上海市為例,市政府在全市范圍內建立豐富的紅色資源,加強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各大高校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參觀,使學生了解國家偉大的民族精神。通過這種方式,會幫助學生更加立體地了解課程所講述的主要內容。而這種方式可以通過小組、班級等多種形式開展,讓學生積極交流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課程的積極主動性。
總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的第一門思想政治課程,對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大高校更應該引起重視,將兩者完美融合在一起,以培養具有優秀道德品質的學生為己任,從課程改革入手,完善課程內容,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