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目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分析,研究了在高職院校引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后,如何利用IS09000質量管理標準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高職師資隊伍建設體系,使高職院校能更好地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適應企業人才需要的實用型高技能技術人才,從而提高高職院校綜合實力,增強高職院校的社會競爭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師資隊伍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24-02
一、高職院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意義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正在蓬勃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也獲得了高度重視。近幾年,高等職業教育所取得的教育成果也得到了社會認可。高職院校要辦好職業教育,就要立足自身實際,明確辦學目標、辦學模式,辦出特色鮮明的優質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的地方,培養的人才要想被社會接受和認可,就必須建立一支高技能的師資隊伍。高職院校的教師同時具備教師和工程師的雙重身份,既要能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又要能傳授學生專業技能。學校能否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符合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關鍵在于學校是否具備符合高職教育的“雙師型”教師,因此,高職院校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
二、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
(一)高職教師嚴重緊缺
隨著高職教育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在校生數量迅速擴大,許多高職院校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日益凸現出來,尤其表現在高職院校的教師數量嚴重不足中,部分高職院校的師生比例達到40:1乃至60:1,這一比例遠遠高于國家高職教育的相關要求標準,因此,擴充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尤其是擴充專職專業教師隊伍迫在眉睫。
(二)高職教師師資結構不合理
(1)在教師職稱方面,高職院校中級職稱的教師占了很大的比例,而高級職稱的教師數量非常少,許多院校的高級職稱教師數僅是個位數。同時在教師評定職稱的過程中,中級教師由于缺乏評定條件而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2)在教師年齡方面,高職院校的教師年齡表現為老年教師和青年教師居多,中年教師較少,出現了年齡結構上的斷層現象。老年教師偏重理論教學,而青年教師又缺乏教學經驗,專業教師面臨新老交替的嚴峻形勢。(3)在教學類型方面,許多高職院校基礎理論課程教學師資過剩,而專業技能教師匱乏,專業教師的工作量大,加重了專業教師的工作負擔,專業教師疲于應付教學任務,無力增強新的專業技能。
(三)高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薄弱
目前的高職院校師資很多是從以前的中專、技工學校或者本科院校轉變過來的。中專、技工學校轉變過來的教師普遍學歷層次較低,對新生專業和老專業新技術的掌握不足,所傳授的技能已經不適合當前企業的用人要求。而本科院校轉變過來的教師注重理論研究,缺乏在企業一線工作的經歷,基本不具備實踐教學能力,自身的學習轉變和學校的加強培養都非常重要。
(四)高職教師缺乏企業一線的實踐經歷
高職院校中有許多年輕教師是大學畢業后直接到學校就業的,沒有企業一線的實踐經歷,選派教師到企業和生產服務一線進行實踐,是提升高職院校教師“雙師”素質的關鍵。2016年5月,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了《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明確了包括實習指導教師在內的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要根據專業特點,每5年必須累計不少于6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該規定的出臺,是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促進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制度,是完善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制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切實舉措。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要“走出去”,學習專業技能,增強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
(五)高職院校缺乏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
高職院校要培養符合社會經濟發展、企業用人需要的實用性高技能人才,就要深度地進行校企合作,需要把大量企業一線的能工巧匠“請進來”,讓他們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讓學生零距離地了解企業需求,掌握工作崗位的技能,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然而,目前卻存在著“剃頭擔子一頭熱”的情況,究其原因:(1)企業人員因工作關系,沒有時間來學校授課。(2)學校提供的課時報酬相對較少,企業人員到學校授課的積極性不高。(3)由于企業人員需要在工作之余擠出時間到學校授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不能保證。
三、在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都引入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實踐證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對于高職院校制訂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培養人才模式,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都有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高職教育師資培養系統中,接受培養的教師便是“顧客”,而培養系統為“顧客”提供的是“優質的培養教育服務”,這就是“產品”,產品的質量體現在教師經過系統培養后,能否更好地勝任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能否掌握現代職業教育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能否為社會培養出切實可用的高級技能人才,所以師資培養的質量是關鍵,必須加強高職院校師資培養的質量環即PDCA環。
第一階段(計劃階段Plan):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根據調研學校具體情況,制訂師資培養的目標和培養計劃以及培養措施。首先要對學校當前師資隊伍建設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存在的問題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協調相關人員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制訂針對學校師資培養的目標、計劃和培養措施。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Do):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根據第一階段制訂的師資培養計劃,做好各方面的協調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師資培養,落實師資培養計劃,落實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保障。
第三階段(檢查階段Check):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將師資培養的效果與預期培養目標對照,檢查培養效果與培養目標是否一致,發現問題,找出不足。
第四階段(改進階段Action):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根據第三階段的檢查結果,總結師資培養的經驗,改進師資培養過程中的不足,并將管理經驗和整改措施記錄到師資隊伍建設標準中,為師資隊伍建設的持續改進提供依據。
總之,用ISO9000質量標準來管理高職院校,能更好地凸顯學校的辦學特色,被社會所接受和認可,使高職院校在職業教育發展的大潮中不被淘汰。在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更能確保高職院校能夠按照質量標準建立符合現代職業教育要求的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