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藥品生產技術專業人才供需失衡的原因及對策
徐子金 楊章堅 劉建明
[摘要]藥品生產技術專業面向藥品生產與管理第一線,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本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具備藥物制劑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能從事制劑處方設計、工藝優化、質量控制、技術改造和藥品生產管理和藥品營銷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普及,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招生規模逐漸擴大,制藥行業的蓬勃發展也為該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針對藥品生產技術專,3kA.才供需出現的失衡現象,從藥品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人才供需現狀、供需失衡原因及對策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有利于為藥品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提供一定的方向,促進人才供需平衡。
[關鍵詞]藥品生產技術;人才培養;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30-02
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以下簡稱《目錄》)與原《目錄》相比,原化學制藥技術、生物制藥技術、生化制藥技術、藥物制劑技術、中藥制藥技術、苗侗藥物生產與應用技術6個專業統一合并為藥品生產技術專業。該項調整旨在通過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專業的刪減與合并,是社會對人才需求最直觀的體現,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現實性。本文結合藥品生產技術專業人才與企業供需現狀,對藥品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供需失衡原因及對策進行了分析,有利于專業人才的培養,促進產業協同發展。
一、藥品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興醫藥市場,2020年將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市場份額將從3%上升到7.5%??焖侔l展的制藥行業存在許多不足,缺乏產業化必需的專業技術人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產業化進程。近年來,由于職業教育的良好發展及影響的逐步擴大,企業希望從高等職業院校或大專畢業生中錄用藥品生產專業技術人員,并逐步培養基層管理人員。藥品生產技術專業主要應培養具有以下四種技能的高素質人才:(1)熟悉制藥設備與車間設計的人才。(2)熟悉生產工藝設計的人才。(3)熟悉生產管理的人才。(4)熟悉質量管理的人才。
二、藥品生產技術人才供需現狀
(一)藥品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高等院校在藥品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整個人才供應鏈的起點。能否為企業培養出合適的藥品生產技術專業人才,與多方面因素有關:(1)人才培養方案是否健全,課程的設置是否合理。2)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是否與行業的發展和企業的需求相適應。(3)是否具備相應的實驗實訓條件。通過對13所開設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的院校進行調查,13所院校2017年藥品生產技術專業共有畢業生1022名,截止2017年6月30日,就業率最高為92.4%,最低為67.2%,平均就業率為79.5%;所有院校均擬定了藥品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所調查的院校中,開設課程最多為44門,最少為27門,平均33門,院校間重復課程為18門;學時數最多為1684學時,最少為1076學時,平均為1244學時,理論與實踐課時比最高為6.246:1,最低為2.415:1,平均為4.352:1。結果表明,藥品生產技術專業就業情況不佳,且各院校培養方式差異較大,課程設置參次不齊,理論課程普遍較多,實踐課程相對較少。
(二)企業人才需求現狀
從整個制藥行業的發展來看,自2007年新版注冊法規及2010年新版GMP的強制實施以來,我國的制藥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布局分散、生產集中度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等現象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制藥行業技術不斷集中,企業更希望社會能夠培養熟悉整個制藥產業鏈的人才,以適應行業發展需求。通過對17所制藥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17所企業在2017年共參與招聘會43次,藥品生產技術專業類人才需求人數共136人,目前已經招聘54人,完成招聘目標的39.7%,人才需求遠遠未得到滿足。
(三)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失衡
中國的制藥業真正開始走向規?;窃?0年代初期?;诋敃r的社會發展水平和藥學教育普及程度,對從事醫藥生產的人員資質都沒有嚴格的限制。這對醫藥行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快速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很多企業在崗的生產人員平均年齡均超過40歲,甚至達到45歲,亟須補充新生力量。從藥品生產技術類專業教育來看,自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以來,畢業生人數也逐年上升。單從社會需求和人才供應角度來看,藥品生產技術類的培養與整個制藥行業的發展是匹配的。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藥品生產技術類與藥品生產企業的供需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供大于求”或者“供不應求”,而是呈現一種不合理的失衡狀態。這種失衡體現在多個方面:(1)企業使出渾身解數從院校、從社會上招聘相關崗位人員,但收效甚微,大部分企業發出“人難招、更難留”的感嘆。(2)大部分學生不愿意走向生產崗位,認為其“待遇差、沒前途”。(3)學校從就業率層面考慮,結合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的性質,又必須和企業合作,努力讓畢業生進入藥品生產技術崗位。
三、藥品生產技術人才供需失衡原因及對策
(一)人才培養偏離企業需求
藥品生產技術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然而目前各高校的培養目標大都根據本校的教學特色強調對理論學習的要求,缺乏對職業素養、技能需求的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時應將校企合作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論證到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從人才培養中的合作授課,到實習階段的校企互派指導老師、共同評價教學效果及人才培養質量,都將企業的需求、企業的意見作為人才培養中重要的考量標準。在這過程中,專業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與要求,實現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相融合、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融合、專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相融合,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實現“無縫對接”。通過“校企共建實訓室”“校企師資共享”“聯合培養”“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等模式,將大企業的管理經驗、項目經理和實訓項目引進學校。
(二)企業人才觀的缺陷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很多人力資源部門都面臨著困境,普遍認為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具有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知識與崗位脫節嚴重、沒有奉獻精神等缺點。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與發展,對一個人的價值不能僅僅用升職加薪來衡量,但是僅用吃苦耐勞和勇于奉獻去評價和約束大學畢業生也并不十分合理,這種人才觀在當今社會具有一定的缺陷。另外一個現實考慮就是基層員工的待遇問題,人力資源部門往往會有這樣的矛盾,一方面他們對大專院校的畢業生表現出求賢若渴的態度,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盡力去控制人力資源成本,在某些公司甚至出現了壓低求職者的報酬水平不顧求職者質量的情況。這不僅體現出人力資源部門的人才觀“近視”,也是在破壞整個社會的人才發展體系。一個有格局的企業,既要考慮員工的薪酬待遇,還要注重員工的個人發展,在人才需求方面轉變觀念,把藥品生產技術人才吸引到專業匹配的崗位上,真正實現藥品生產技術類人才“招得來,用得上,留得住”。
(三)社會因素導致的擇業觀問題
通常來說,藥品生產技術類畢業生的職業選擇主要集中在藥品的研發、生產、流通和應用領域。絕大多數藥學畢業生的職業選擇方向是醫療機構。但是,醫療機構對藥學人員的需求逐年降低,這是醫療機構改革帶來的必然結果。同時,由于人員需求的減少,絕大部分醫療機構對藥房人員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市級醫院招聘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絕大部分三甲醫院要求研究生學歷,對高職高專的畢業生來說,這無疑是一道較高的門檻。對于藥品生產技術類專業,無論是在入學教育,還是在就業指導,甚至在專業課程的授課當中,教師都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清形勢,理性擇業。藥品生產技術類崗位是一個對技術、對設備、對知識結構要求很高的職業,生產過程中對涉及的人員、設備、物料、法規、環境都有很嚴格的要求,質量管理貫穿整個生產過程。因此,在藥品生產企業,無論是基層管理人員還是涉及生產管理的中高層人員,都應該具備藥品生產崗位經驗。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的正確引導,逐漸改變學生的擇業觀,對學生正確認識藥品生產技術類崗位的工作性質有很大幫助。
總之,通過專業設置的改革,以期望達到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將原料藥、生物藥、生化藥、中藥、制劑的生產合并為藥品生產技術專業,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時代特點。如何破解藥品生產技術類人才與藥品生產企業的供需紊亂,需要從學校、學生、企業多方面綜合考慮,疏通人才供應通道,從而促進學校和行業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