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解決高校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薄弱問題,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主體再確認模式,理論學習與實踐相輔促加同步進行,培養學生獲取利用信息化新素養的能力,以加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結合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教學目標,在實踐中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專業素養。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實踐教學;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37-01
環境影響評價作為高職高專院校環境類專業的一門實踐性較強是的專業課,在整個教學計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然而,學生在學習與此課程相關實踐教學內容時存在著一些問題,課程內容乏味枯燥,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不適用,因此,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環境影響評價的實踐教學有效化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材多方融合新舊結合
環境影響評價顧名思義就是對建設項目或規劃項目進行的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前提是應用一定的技術、方法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進行,根本依據是國家的有關法規、標準。對相關的技術方法和工作程序,在已出版的現有教材中都有細致完善實用的內容表述,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我們稱之教材之“舊”。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的法規、標準等隨時更新完善,而教材的編著出版有一定的周期性,這樣就很難完全再采用現有出版的教材,這就要求必須采用最新的法律、法規和標準,我們稱之為教材之“新”。教材多方融合新舊結合才能保證環評工作實事求是。
二、教學主體的再確認:以學生為主
目前高職高專學生普遍存在理論知識碎片化、主動學習和自制能力差、動手能力強、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強的特點。而傳統的老師課上講、學生瞌睡聽、課后趕作業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學的知識接受少、忘得快。換言之,目前傳統的教師在主位、學生被動學習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目前的教學,這就要求把學生放到教與學的主體地位上。
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環境影響評價強調學生主動學、主動做、主動思的“三主動”模式??刹扇⊙杏懯浇虒W、案例重現式教學、匯報式教學等模式。例如,在講述環境現狀調查方法內容時,結合海面油泄露事件,要求學生分別按照資料收集法、現場調查法和遙感分析技術對秦皇島目前水域的環境情況進行調查。以案例的形式展開教學,將全班學生按學號分成三組,分別用資料收集法、現場調查法和遙感分析技術展開調研,形成報告后做匯報式研討交流。這個過程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化、顯現化,充分發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
三、理論學習與實踐相輔促加同步進行
高職高專教學強調實用、夠用為原則,重點是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前提是教會學生如何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工作。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最終落腳點是學生能夠獨立編寫出合乎規范的環境影響“兩表一書”。教學過程理論學習與實踐相輔促加同步進行。課前,通過智慧職教云平臺和微信公眾號將登記表、報告表、報告書的模板推送給學生,讓學生課前就了解環境影響“兩表一書”需要編寫的內容,需要查找的資料,即讓學生明確編寫要求。課上,老師根據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正在進行新校區建設項目給學生布置不同的環評課題,讓學生初步完成環境影響“兩表一書”。課后,讓學生對自己的編寫過程進行經驗分享或問題討論,學生編寫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課后不能解決的反饋給老師。最后老師驗收并給予評價與指導。例如,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正在進行新校區新建和三個校區的規劃重建,老師可以給出幾個課題,如新校區的建設項目、校醫院建設項目等,將學生分組,實地進行實際調查,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這些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簡言之,要盡量使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相輔促加同步進行,這樣促進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真正能夠完成環境影響評價的知識檢索和操作。
四、培養學生獲取利用信息化新素養的能力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及目前高職高專利用網絡接觸新信息的便利性,在學習中應當充分利用網絡、圖書資料、電子媒介,查找和學習課程相關的知識,并在實踐環節中檢驗、實現和升華,學生在獲得環評豐富知識的同時,利用信息的意識也得到了加強,并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提供給學生一些環評相關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APP,使學生獲取利用信息化新素養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和提升,從而能從更深層次上理解教材之“新”的意義。
五、結語
針對目前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為了解決高校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薄弱問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主體再確認模式成為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實施的首要問題。理論學習與實踐相輔促加同步進行,培養了學生獲取利用信息化新素養的能力,加強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結合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教學目標,環境專業學生在環境影響評價實踐中提高專業素養也已經成為滿足后續專業課學習和日后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