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的教育性問題現在已經備受關注,成了課程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在發展中職教學中,要滲透到各個方面,從教育教學以及教師行為和課程內容等各方面綜合起來,特別要在課堂教學研究以及對研究型學習進行深入探討,進而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提升教學質量。探究性學習要從各個方面滲透還要用各種方式進行呈現,以下主要論述中職數學的研究性學習問題。
[關鍵詞]研究性;教學實踐;可操作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64-01
一、數學教學滲透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研究性學習具有形態上的開放性,在探究性學習中,可以培養學生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學習方式上,教師要以啟發式的方法對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將枯燥數學轉變成趣味數學,探究性學習畢竟是一個學習過程,所以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課程也要求要從關注結果轉換到關注學生過程當中來,在研究學習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人格品質。
研究性學習不是一種目的而是一種學習數學的方法手段,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探索方式,它更加有利于學生在數學課中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各方面的素質提高。中職教育的特色就是要結合實踐,理論聯系實踐,所以這種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對數學的學習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在研究和實踐中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驗證和設計,既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提高,同時也對實踐過程產生更加深刻的體驗。
二、激發學生興趣,創設研究性學習情景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生理心理相符合的活動課程內容,因此在聯系新舊教材,調動學習積極性和探索知識方面都要注意創設合理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來促使學生能夠進行主動的探索。巧妙的設置問題情景和進行發散式問題情景是指將學生置身于問題情景當中,讓他們能夠從主觀上保持好奇心,以最佳的身心狀態投入到活動中,把學習的知識創設成若干的問題情景,用生動的語言和靈活的方式吸引學生,明白學習的目標和重點。而教學的中心環節其實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創設情景能夠有效地實現教育的核心問題。
三、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在數學中滲透的過程
要達到更加創新的教學效果,在設計研究性學習的時候就必須強調它的綜合性和活動性,在這樣的教育內容上,才能夠設計出更加有意義和可操作的教學過程。在現有的知識結構上對教育知識進行再擴展和研究,從而獲得新的知識。這與傳統的教育模式是截然不同的,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不單單只是老師教、學生坐在那里聽課,而是學生參與進來,學生設計課程,共同探討問題,一起篩選有用信息和整合資源。
例如,在學習數學概率問題的時候,將2個藍色的卡片和4個紅色的卡片同時放到一個箱子里面,從箱子里隨意拿出一個卡片,然后再放進去,求四次都摸到藍色卡片和四次都摸到紅色卡片的概率是多少?通過這樣的教學案例可以讓學生畫一畫,摸一摸,然后再列圖示把所有可能都寫下來,最后根據經驗和算數過程來解答這樣的習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起到指導作用,引導學生正確的思考和保證活動的正確進行。最后教師還要做好總結,教導學生如何算出這樣的習題以及遇到類似的情況的所有解題方法。
這些活動都是需要師生共同參與的,探究結果應該由學生進行回答,并且共同討論,共同研究,但是結果可以由老師來進行評定,也可以讓學生一起參與評價,這個案例就是通過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來一起完成的。這樣既有助于學生來掌握學習的內容,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將學到的知識真正地用到實踐當中。
四、數學中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實踐應用
任何知識的來源都是從實踐中獲得的,因此研究性學習是中學生認知的發展源泉,在進行教育教學的時候,要采用師生實驗研究的學習方法,注意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問題,也要把握好教育機會,進行共同的探討和研究。將研究性學習的教育方法運用到數學學科中,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還能加強學生對感興趣的新知識的認知,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心智水平。
研究性學習是實踐與理論的相互結合,讓學生所掌握知識的真實生動地展現在自己的面前,還可以運用一些輔助工具,例如多媒體教學和相關的計算機知識,不讓知識受限于課本,能從學術的觀點和實踐的角度,開發相關的數學新課程。讓這些數學工具能夠更好地服務數學,也更接近教學目標,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創造有利的教學條件。
總之,數學課程中滲透研究性學習是非常深刻也是最直接的體驗,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創新意識的激發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只有從指導學生和整合教育資源等各方面努力,同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探索,才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