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該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對內地某師范專科院校藏族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內地西藏班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運用情況不佳,下面對此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內地藏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68-03
20世紀70年代以來,語言學習策略越來越被關注,國內外也有大量關于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成果。國外有眾多研究成果(cohenAphek 1980;Sehimtt 1997:O’Malley 1990;Lawson and Hogben1996),國內的相關研究也成果豐碩(吳霞、王薔1998;張萍2001;范琳、王慶華2002;顧永琦、胡光偉2003,等)。這些研究的研究對象是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國內以藏族(英語為第三語言的學習者)學生為研究對象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還不是非常廣泛。本研究以藏族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研究藏族學生在內地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運用情況。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問題
該研究擬回答的問題:內地西藏班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運用情況如何?
(二)研究對象
某師范專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西藏班一年級81名學生參加了本次調查。81名學生全部參與了問卷調查,其中,3名學生參加了抽樣訪談。表1是對3名被訪談學生基本情況的表述。所選的81名學生是在筆者所任教的班級,這樣方便了調查研究的進行。所選3名學生的英語成績基本代表3個不同的英語水平群體,較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三)研究工具
1.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的制定主要參考顧永琦博士(2003)中國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問卷。問卷采用李克特氏五分量表,問卷由三部分構成:(1)個人資料(姓名、性別、專業、學習英語的時間);(2)詞匯學習觀念調查;(3)詞匯學習策略調查(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問卷中有50道題目,每道題目對應一種學習策略。其中1~12題為詞匯學習觀念調查,3、4、12、13、21、22、30、31、43、44為元認知策略調查,剩余題目為認知策略調查。問卷為5分量表,詞匯學習觀念(1~5),例如,1=非常不同意;2=傾向于不同意;3=也同意也不同意;4傾向于同意;5=非常同意。詞匯學習策略(1~5),1=這句話非常不適用于我;2=這句話基本不適用于我;3=有時適用有時不適用于我;4=這句話基本適用于我;5=這句話非常適用于我。被測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2.訪談
采用相關研究者的訪談內容(王文宇,衛書穎等),制定訪談提綱,對抽樣選取的3名學生進行詞匯學習訪談。
3.數據收集
2017年4月18日至4月19日兩天,筆者利用課外時間對81名被測者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81份,回收問卷81份,有效問卷79份。利用Excel電子表格對調查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2017年4月20日至22日對3名被訪者進行訪談并做詳細記錄,然后分析被訪者的訪談結果。
二、研究結果與討論
將采集的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表2是英語詞匯學習觀念和學習策略的總體使用情況,表3為英語詞匯學習觀念的使用情況,表4是英語詞匯學習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情況調查結果。表5是英語詞匯學習認知策略的使用情況調查結果。
(一)英語詞匯學習觀念和學習策略的總體使用情況
表2英語詞匯學習觀念和學習策略的總體使用情況
根據Oxford(1990)提出的:在李克特氏五分量表中,平均值在3.5-5.0之間表明此策略為高頻率使用策略,平均值在2.5~3.4之間表明此策略為中等頻率使用策略,平均值在1.0-2.4之間表明此策略為低頻率使用策略。表2是本研究中西藏內地班學生英語詞匯學習觀念和學習策略的總體使用情況統計,從表2的數據可見,英語詞匯學習中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策略的運用都未達到很高的水平:學生英語詞匯學習觀念在中等水平;元認知策略的運用為低頻率使用策略;認知策略的運用為中等頻率使用策略。筆者在訪談中發現,三名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中或多或少地使用了詞匯學習觀念和策略,但是他們對二者并沒有明確的認識。
(二)英語詞匯學習觀念調查結果分析
文秋芳(2004)認為:英語學習策略都包括觀念與行為兩個部分,“觀念是指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通過自身的體驗或別人的影響所形成的一種看法體系……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會產生無形的、較為深遠的影響。一個觀念往往會引導一個對應的行為。”所以學習者的觀念會影響學習策略的選擇,進而影響學習的效果。表3從兩個方面對詞匯學習觀念進行分析,在語境中學的均值2.3低于機械背誦的均值3.2,這說明學生更贊成機械背誦而不是在語境中學,學生認為機械背誦是學習詞匯的第一步。這一研究結果不同于顧永琦、胡光偉(2003)的研究結果。筆者在訪談中發現,s1和s2在英語詞匯學習中機械背誦觀念占主導。s3能夠比較合理地轉換兩種觀念從而更有效地學習。“機械背誦”是學習的原始階段,單調枯燥,效率低下,容易遺忘。而通過猜測、聯想,在語境中理解詞義能夠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運用,提高記憶的效率。學生應該樹立在語境中學習詞匯的觀念。
(三)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情況
O’Malley和Chamot(1990)將策略分為三類: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元認知策略高于其他兩類策略,用于評價、管理、監控認知策略。本研究從元認知策略中的主動學習、選擇注意、自我管理三方面進行,調查結果見表4。
表4的數據表明,主動學習策略和自我管理策略平均值較低,二者為學生低頻率使用策略,說明學生在平時的詞匯學習中主動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較差。選擇注意策略為中頻率使用策略,說明學生在詞匯學習中知道哪些是重點詞匯。筆者在訪談過程中也發現,s1和s2主動學習和自我管理策略的使用頻率總體低于選擇注意的使用頻率,英語水平高的學生s3主動學習和自我管理策略的使用較好。
(四)認知策略的使用情況
本研究從認知策略中的重復、記筆記、查詞典和利用上下文情景四方面進行,調查結果見表5。
表5表明,學生最常使用的詞匯學習策略為重復,在學習觀念調查中機械背誦的均值為3.2,在對三名學生的訪談中,他們也表示較多地使用重復背誦策略。查詞典是學生較常使用的策略,在訪談中,三名學生也表示較多的使用詞典查單詞讀音、詞義和用法。記筆記的使用頻率為中等,在訪談中,s1較少使用記筆記策略,s2經常使用此策略,s3最常使用該策略。利用上下文語境猜測詞義使用頻率最低,在訪談中,三名學生均表示該策略使用最少。
該調查研究以內地某專科師范院校的西藏班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結果表明,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觀念和策略總體使用頻率在中等(含中等)以下,在語境中學的觀念與機械背誦的觀念相對比較淡薄;主動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低下,認知策略中較多使用的是重復背誦。筆者認為,在今后的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逐漸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培養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傳授多種詞匯學習的認知策略,豐富學生詞匯學習的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