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3月5日,國家領導人在全國兩會中作《政府工作報告》,在這次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宏偉計劃,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明確指出,自2015年起至2025年,力爭10年時間全面實現我國制造業大升級的戰略目標。制造業的強弱反應了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加快發展制造業、提高制造業的技術水平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在“中國制造2025”計劃行動綱領中,明確提出了“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理念,將政府、企業、大學、科研機構融合在一起協同創新,這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及技術突破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政產學研”;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75-01
隨著全球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升級,我國制造業面臨著較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從經濟角度看,快速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技術水平,有利于開拓全球消費市場,提高我國經濟的收入,對我國經濟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從技術水平角度分析,制造業技術水平的提高,意味著我國科學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不但為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也為我國自主開發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大力推動“政產學研用”相結合是實現我國制造業升級的重要途徑,對“政產學研用”相結合進行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引入“政產學研用”的必要性
在“政產學研用”引入之前,我國制造業早在改革初期“星期天工程師”以及20世紀90年代的行業科研院市場化改制,至2006年發展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項目中,已經引入了“產學研用”的協調創新理念。企業、大學、科研機構聯合創新已經發展了幾十年,雖然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原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坦言:“我國科技成功的轉化渠道還沒有完全打通,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產學研用”的創新理念是將企業、大學、科研機構進行結合,從三者的發展角度看,企業重視的產品和市場,而大學重視的教育和育人,科研機構重視的是創新研發,不同的元素所具有的理念和價值觀截然不同,三者的融合明顯缺乏共性,即便是結合也會存在較多的利益關系問題。更突出的問題是企業創新私有化,當企業、大學、研究機構融合后,所產生的高科技技術往往被企業私有化,成為企業獨享的技術,對國內制造業的發展并不能起到帶動作用。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推動了“政產學研用”理念的引入,將政府放在首位,既能夠為企業、大學、研究機構提供扶持政策,不斷調整和優化企業、大學、研發機構之間的關系,還能夠實現高科技在國內的快速推廣。因此,“政產學研用”理念中政府的介入是必要的,也是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我國政府不斷修正國內制造業發展存在缺陷的重大舉措。
二、“政產學研用”的創新發展優勢分析
“產學研”與“政產學研”的出發角度截然不同,雖然后期“產學研”與“政產學研”將“用”都納入到概念內,形成了“產學研用”與“政產學研用”,但前者為四位一體的協同創新體系,而后者是五位一體的協同創新體系,出發角度也有著根本的差異,前者是企業為主導,而后者是以政府為主導。企業要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必定需要豐富自身的創新資源和環境,而前者沒有政府政策性保障,后者以政府為主導,融合了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用戶,由政府提供政策性保障,推動五位一體的協同發展,必將為中國制造業提供更有利的發展空間。
(一)“政產學研”中政府的優勢
我國將政府運用到協同創新領域,體現了政府統籌全局和總攬全局的職責,在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用戶等各階段,政府不但為協同創新進行引導和扶持,還相應地出臺相關的法律政策來保障各階段、各主體的合法性和知識產權歸屬問題,同時將創新環境中的財政支持、稅收減免、金融貸款利率降低等優惠政策提供給創新協同系統,加快了制造業的快速高效發展。
(二)“政產學研”中產業的優勢
產業是企業的集合體,在五位一體的協同創新發展中,企業是協同創新的主體,產品的生產和技術提升都是由企業完成。而單個企業自身進行創新發展,在資金、人才、政策扶持、技術設備等環節都存在著較多的困難,企業聯合企業、政府、高校、科研機構、用戶后,企業間技術的共享、政府的扶持、高校人才的不斷輸入、科研機構的技術以及用戶市場信息的反饋,共同形成了協同創新的組織,以產業形式發展對市場新資源的整合更加有利。
(3)“政產學研”中高校的優勢
在“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下,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將對我國制造業企業有著引領和促進作用,而掌握和發揮科學技術的團隊非常關鍵。這個團隊需要由高校培養的人才組成,高校在經過長期的人才培養中,將基本科學發展的技術和創新能力傳輸給高校人才,這部分人才在離開高校后會將所學技術運用到企業的發展,人才的集聚將有利于攻克技術瓶頸,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政產學研”中科學研究的優勢
中國制造業的發展不可能背離科學,科學技術的提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企業創新在需要高技術人才的同時,還需要引進高技術設備用于研究科技創新,而我國科學研究結構已經完成具備高技術人才和高技術設備。那么,企業與科學研究機構結合,既節約了成本,還加快了科學創新的步伐,更有利于企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