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進入深水期與攻堅期,整個社會的轉型發展的問題和機遇也都逐漸展現出來。在世界全球化和互聯網的助推之下,當今學生所面臨的各種思想文化與各種價值觀正在互相影響并相互碰撞。正因為如此,大學生所接受的以入學軍訓為基礎的國防教育正面臨新的情況,抓好教育“鑄魂”工程,重新審視在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指導之下大學生軍訓的意義與使命,并對軍訓的工作模式提出新的思路和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軍訓;國防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81-01
根據《兵役法》《教育法》《國防法》《國防教育法》對大學生軍訓做出的明確定義和定性,大學生軍訓的內容包含軍事理論和實踐訓練兩種,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加強國防教育的重要陣地。從實際出發,如今的大學生以“95后”大學生為主,他們具有自主意識和自由發展的意識,更加注重自我發展,但是同時團隊意識感較差、身體素質也相對較差,這就充分突顯出大學生軍訓的作用。
一、大學生軍訓與國防教育
(一)大學生軍訓是國家政策的指導
根據《國防法》第六條規定,國防義務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并且根據第四十二條的規定和《兵役法》第四十三條規定,我國高校應當增加軍訓課程,并且為學生提供基本的軍事實戰技能訓練和國防軍事理論知識的培養。同時根據教育部和總參總政1994年新修訂頒發的《普通高校學生軍事訓練大綱》中的規定以及2007年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聯合下發的《學生軍事訓練工作規定》第六條都指出,學校不僅有義務必須增加軍訓課程,同時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高中階段的學生也應當依法接受學校統一安排的軍事訓練。因此,我國大學生軍訓不僅僅是一門簡單實施的學校課程,而是在我國國家政策的方針指導之下,符合法律法規的一項國防事業。高校、部隊以及學生都應當據此履行自身的義務。
(二)大學生軍訓是國防建設的需要
當前的國際形勢在總體態勢上的基調是以和平為主旋律的,而大學生是祖國的領軍人物,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應當抱有赤子之心的熱忱,這就需要大學生軍訓課程加強思想政治素養與愛國主義教育。
(三)大學生軍訓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
改革開放之后,家庭經濟蒸蒸日上,國家的和平環境也日趨穩定,這導致大學生的國防觀念淡薄、貪圖安樂、身體素質較差,衍生出消極的國防意識、不健康的消費觀等。一個國家的經濟興衰必然與青少年國防意識的強弱有密切的關系。大學生作為國家知識構成較高的群體,是祖國未來發展的主力軍。從其自身來講,針對大學生開展的軍訓是很好的國防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能夠幫助其樹立愛國熱忱、主權意識,以及塑造剛毅堅強、踏實肯干的性格,為其今后的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適合大學生特點的軍訓課程模式
對創新軍訓內容,全員參與軍訓工作。大學生軍訓的內容一般是由基本的軍事訓練與思想政治等理論課構成,而如今為了能夠與互聯網時代相接軌,結合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方式,應當在軍訓時充分利用好現代化設備,為學生做好思想動員工作,促使其對軍事生活有鮮活的了解。與此同時,教官與輔導員要切實負起責任,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也應當在實用性的軍事訓練中加入如軍體拳、旗語、健身防身等項目,將素質拓展訓練引入軍訓過程中。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自身特點越發鮮明,因此在開展大學生軍訓課程時,應發揮其國防教育作用,將軍訓工作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豐富軍訓課程的內容,增加實用性和有效性,全方位地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體系,將軍訓的成果鞏固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