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愛美術藝術形式是幼兒的天性。幼兒美術教育屬于幼兒藝術教育領域范疇,是藝術教育的栽體,承擔著培養幼兒積極的藝術態度和能力的責任。幼兒美術教育是幼兒交流手段、教育手段和自我表現的手段,其對幼兒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能夠促進幼兒感知能力的發展、給予幼兒無限的創造空間和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關鍵詞]幼兒;美術教育;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83-01
喜愛美術藝術形式是兒童的天性,常見的幼兒美術教育形式包括幼兒的繪畫、手工、自制玩教具和美術欣賞。幼兒有自己獨特的觀察方法和超常的表現手法,憑借自己的感受表達內心世界,他們的美術表現和創造能力使人倍感親切并且散發著天真和淳樸。在幼兒美術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幼兒美術教育的不同內容和形式,去發現、歸納、創造新的表現手法和材料運用,不斷地啟發、鼓勵幼兒,以便能更好地展示幼兒的美好心靈,開啟他們的藝術潛質,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促進其藝術個性方面的發展。而究竟幼兒美術教育對幼兒的發展有何價值,作為幼兒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開展者的幼兒教師應該怎樣認識這些價值,如何把幼兒美術教育價值的意義與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相鏈接,是尤為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旨在根據以上問題對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進行探討,以期引起些許共鳴。
一、幼兒美術教育與幼兒感知能力的發展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指出2-7歲幼兒處于前運算階段,依靠直接行動來獲得知識和經驗是此階段幼兒的特點。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兒童的認知發展依賴于其經驗的不斷增長。由此可見,學前兒童感知的方式與成人完全不一樣。他們主要依靠自身的直覺、觀察、想象、猜測以及對世界美好的幻想來獲得知識和經驗,他們沒有邏輯的和固定的程序來進行思維。而幼兒美術教育允許幼兒憑借自己的直覺和想象來感知,在幼兒美術教育的世界中,幼兒的大腦是解放的,可以完全憑借自己的感知進行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如,小班A幼兒在進行繪畫創造,她告訴老師她正在創造一幅向日葵的畫作,但畫完以后,她明確地告訴老師,她的作品是好幾個太陽在吵架,老師表揚了她富有想象力的創造。幼兒的美術教育能夠為幼兒感知能力的發展創造條件和空間,而關鍵的一點在于教師要能夠為幼兒感知的發展創建環境,并恰當引導。如,不能輕易地對幼兒的作品進行“好”與“不好”的主觀評價,而是在了解幼兒想法以后,再進行溝通和交流。在教學時,所選擇的題材、內容以及組織形式須遵從幼兒感知能力發展的規律等。
二、幼兒美術教育給予幼兒無限的創造空間
好奇和幻想是幼兒思維的特征,是幼兒心理純潔的表現。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異想天開:“我可以笑得比玫瑰花還漂亮”“為什么白天沒有鬼(神仙),而夜晚有鬼呢?(幼兒自問)嗯,是因為鬼上的是夜班,不上白班吧(幼兒自答)”。幼兒的很多行為在成人看來是“荒誕不經”的,但也正是幼兒的這些“荒誕不經”的行為才能夠讓幼兒更好地得到全面發展。幼兒的美術教育能夠為幼兒的“荒誕不經”的創造力提供發展的溫床。如,幼兒在進行繪畫、手工、玩教具制作時常常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當幼兒在創作《地球媽媽在哭泣》時,幼兒的畫作上的小動物都坐在飛船上,連太陽都戴上了口罩,幼兒解釋說“地球污染太厲害了,大家都走了”。在教師能夠為幼兒創建良好的美術教育環境并尊重幼兒創造力時,幼兒天真奇妙的創造力便能夠最大限度地得到發展,挖掘出他們純潔心靈的無盡寶藏。
三、幼兒美術教育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想象對于孩子,比萬貫家產還重要”,學前期是幼兒想象力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我們能夠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創造條件來豐富和積累幼兒的視覺表象時,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鼓勵和正確引導幼兒大膽地幻想,同時進行不同主題、內容和形式的訓練,都能夠很好地促進幼兒想象力的培養。當我們呈現出一些基本的圖形,我們可以試圖啟發和引導幼兒進行再創造。如,當我們呈現正方形,可以改畫成汽車、房子、電視等;當我們進行故事講解時,我們可以試圖讓幼兒依據故事情節進行繪畫和手工。對學前期的孩子,我們重視的不應是幼兒獲得多少繪畫的、剪裁的、欣賞的技能和技巧,而是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幼兒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把幼兒的所思所想利用他們所掌握的線條、色彩、畫面等表現出來。當幼兒養成了積極的藝術態度,我們的幼兒必定能夠在現實生活層面上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從而給他們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