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是幼兒園全面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具體體現。幼兒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環境和成人的指導,更離不開具體、明確、合理的目標要求。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制定具體全面、符合幼兒實際的目標是幼兒園及其教師順利實施保教活動的關鍵。
[關鍵詞]幼兒;發展;擬定目標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85-01
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落實,尤其《指南》的頒布,為廣大幼教工作者在教育教學思想、活動設計和方法等許多方面開啟了創新的大門。幼兒發展目標的制定與實施也成為幼兒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與思考的問題。
一、體現具體全面的幼兒發展目標
《綱要》頒布十幾年來,有許多教師根據《綱要》對五大領域的教學目標要求,逐步形成了為幼兒發展服務的教育理念。由于《綱要》沒有明確各年齡段的具體目標,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擬定幼兒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即使任教多年、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很難準確把握幼兒發展過程中各年齡段的目標,只能根據自己對《綱要》的理解自行分解領域目標,結果在制定幼兒年齡段目標時,常常出現目標過高或過低的現象。《指南》的頒布,解決了長期以來存在的上述問題。《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對各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方向。《指南》強調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在制定幼兒發展目標時,首先,在看到各領域相對獨立的基礎上,更要明白各領域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有機體,要注重幼兒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整合。其次,還必須認識到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不僅僅是身體和心理維度的發展,也包括幼兒個性品質、社會適應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
二、把幼兒發展作為制定目標的導航
隨著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幼兒的評價更多地注重發展性評價,因此,發展性目標既是制定目標的出發點,也是活動設計和實施的歸宿點。《指南》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由此可見,幼兒教育是一種基礎性教育,是為一個人在以后獲取知識和創新思維方式等方面打基礎的準備性教育。這就決定了幼兒發展目標的制定必須以幼兒的全面協調發展為核心,掌握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制定出同一年齡段和不同年齡段幼兒各自不同方面的發展目標,預設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各種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等途徑獲取直接經驗。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感知、體驗、交流、分享活動帶來的樂趣,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三、正視幼兒的個體差異
《指南》指出,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每個幼兒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尚未完成的精品,正如不同的植物一樣,總會想法尋找自己生長的空間。因此,切不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兒,制定相同的發展目標。《指南》指出,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有一定的規律性,同一年齡段的不同兒童,不僅成長、發展的時間、速度和水平是大不相同的,而且個性傾向性也是完全不同的。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關注幼兒不同的需要、愛好、興趣以及個性特征,給每個幼兒提供盡可能多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引導和支持每個幼兒,讓他們多聽、多看、多想、多說、多做,滿足每個幼兒探究和發現的需求,以豐富感性的知識和經驗來發展其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使每個幼兒在各方面得到不同層次水平上生動活潑的發展并獲得成功的體驗,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達到《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
四、立足家園互動。制定發展目標
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園起著主導性的教育作用,當然家庭教育的獨特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幼兒園和家庭是幼兒發展的兩只腳,一旦某一方面在幼兒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幼兒的畸形發展。因此,家園合作共同構建一個足以讓幼兒平衡發展的環境和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指南》指出,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幼兒園是專門向幼兒進行教育的場所,教師懂得如何遵循幼兒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家長對這些知識卻了解甚少,還需要幼兒園教師的長期指導,規范家長的教育行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和知識、知道家庭教育的獨特價值,以增進家長與幼兒園教育配合的意識。為此,幼兒發展目標要能夠充分體現出家園合作的互動價值,通過各種家園互動活動,增進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幫助家長更多地了解幼兒在園情況,啟發家長為幼兒發展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舒適的家庭氛圍,使幼兒在家庭中更多地參與日常生活。
總之,要讓幼兒發展得好,就必須給幼兒一定的時間去做“白日夢”,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幼兒發展目標的制定也應該從此入手,才能在教育過程中,使教育者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用關愛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