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農產品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事物得到快速發展,已成為農產品流通的重要渠道。為了進一步推動烏海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快速健康發展,通過調研,明確了全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烏海市;農產品;電子商務
[中圖分類號]F30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090-01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烏海市農產品電子商務得到快速發展,促進了農產品的銷售,引導農業升級,增加了農民收入。從專業合作社來看,農民個人加入電子商務,進行多元投資,各類農產品商務平臺的出現,網店不斷涌現,使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增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網絡銷售農產品,消費者很難辨別真偽,農產品的口味、顏色、形狀、大小等即使是同樣的產品也有一些差異,具體的標準難以控制,會發生以次充好的現象。
一、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意義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利用電子手段進行商務活動。農產品電子商務,是指將生產和農產品的營銷管理等方面融為一體的綜合性電子商務,利用信息技術收集供求關系、價格等信息,依靠網絡媒體支撐的農業生產基地和配送體系,以及借助貨幣支付快捷方式安全進行的農業貿易商務活動。
二、烏海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烏海市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處于全國總體水平的中游。但與先進城市相比,在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總結如下:
(一)農產品信息基礎設施和制度不健全
烏海市農村經濟不發達,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互聯網普及率在農村地區比城市低很多,農民對大多數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相關知識知之甚少。市、鄉基本實現互操作性,但信息傳遞在鄉鎮、村莊和家庭不暢通,網絡信息的成本高,農業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從烏海收集的農業信息來看,雖然最初的發行格局形成,但速度很慢。農業信息分析、加工、利用和農業信息市場的發展配合得不到位,特別是農業市場信息服務、產品設計、市場、農業、農產品加工市場的培育、存儲和農業產品運輸市場以及包裝尚處于發展階段,農業信息體系不健全,這嚴重影響了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二)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程度低
雖然烏海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標準化,但缺乏執行力和規范生產能力。由于執行標準化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不少農民會考慮到切身的利益進行非法生產,導致農產品達不到標準。在不達標的情況下,產生電子商務信息不對稱,嚴重影響他們的發展。烏海市的農業生產仍是以種養殖業為主,大多數農民習慣于傳統運作模式的生產,品牌意識相對薄弱,沒有成熟的操作模式,生產低附加值的產品,品牌利用率不高,從而導致效益難以提高。
(三)物流體系還不完善
農產品是有生命的動物性與植物性產品,有季節性、易腐、品種繁多、差異大、保鮮難度大等特點,在包裝物流過程中,裝卸、運輸、倉儲缺乏冷鏈物流能力,物流運營困難且昂貴。
三、烏海市下一步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對策建議
為了進一步加快烏海市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提高農產品質量和農業效益,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農產品電子商務轉型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
(一)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軟件”
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法規和法律建設,規范農產品電子商務,嚴格審核用戶身份和信用監管,加強網絡安全、信息和資源的建設,以確保用戶信息安全,特別是加強電子支付系統,建設人性化的交易結算,以保證資金的安全。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農產品電子商務系統,建立和完善企業管理和客戶信用交易的信用評價體系,加強自身研發。建立和完善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主體信用檔案,規范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的信用信息。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帶寬速度,特別是要加強對農村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二)大力開展農業標準化和品牌建設
品牌是現代農業的核心象征,現代農產品品牌和農產品標準化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唯一途徑。這些措施包括:(1)農產品品牌建設實施“四個一”工程,即打造國內農業烏海整體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培育一批區域性公共品牌和企業品牌,開發烏海農產品品牌目錄制度,建立實體店與網店相結合的烏海市品牌農產品營銷體系。(2)加強農產品品牌保護和監督。加強“三品一標”認證管理,完善認證機構,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包裝和標簽;研究制定農產品用途授權和整體品牌管制措施;加強農產品的商標管理,防止域名搶注和商標侵權。(3)完善各類農業產品的標準。根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生產的需要,修改、完善和提升現有各類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等地方標準。(4)探索建立標準化的生產補貼機制,加強標準和論證的實施,推進農業標準化的生產和驗收。建立健全機制以保證農產品價格具有競爭力,充分發揮市場杠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