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電工電子課堂對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十分重視,而課堂提問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中職電工電子課堂提問教學案例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希望對從業人員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中職教學;電工電子;課堂提問;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130-01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工作不斷深入,中職電工電子課堂對教學效率格外重視,而且大部分教師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提高也較為關注。課堂提問作為一種應用廣泛的教學方法,在提升電工電子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為基礎,對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教學案例展開了分析,促進中職教學的良好發展。
一、中職電工電子課堂教學案例
以中職電工電子課堂中的自感現象為例,對課堂提問教學有效f生的提升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以下方面提出了問題,并進行了探究:首先,在實驗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出相應的問題,如實驗時如果將開關閉合,兩個燈泡會同時亮么?兩個燈泡的亮度是否相同?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次,為了加強學生對自感現象的認識,可以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提問,要求學生自己組織語言進行回答,進而得到一個實質性的結論。另外,教師在提問時還要確定學生的真實想法。最后,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在操作、猜想、觀察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對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進行重點關注。
二、提升中職電工電子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情境導人時凸顯問題及時性和針對性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學習水平以及能力等進行提問,并在多種提問方式的基礎上采用科學合理的提問技巧。在“自感現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做一個實驗,將兩個燈泡分別與電感線圈、可變電阻進行串聯,之后將其連接在電源上面,改變可變電阻的阻值,使其與線圈電阻相同。在閉合開關時,要求學生觀察兩個燈泡的亮度,隨后提問學生:開關閉合時,兩個燈泡是否同時發亮?它們的亮度是否相同?通過這兩個問題的提出,能解釋實驗電路結構,而且也能讓學生對自感現象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學生思考片刻會回答:在開關閉合時,與可變電阻串聯的燈泡要先亮,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兩個燈泡會保持相同的亮度。教師接著提問:這種現象應該怎樣解釋?該問題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考驗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學生回答到:在閉合開關時,電路中電流由無到有并逐漸增大,這時線圈中的磁通也會增加,同時會產生相應的感應電動勢,對線圈中電流的增加造成阻礙,導致電感支路中的電流增加較為緩慢,所以,在閉合開關時,與可變電阻串聯的燈泡要比與線圈串聯的燈泡先亮起來。教師的這次提問體現了一定的藝術性,使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自動組織語言,將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這也就說明,學生是真正理解了自感現象,進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重點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在進行中職電工電子課堂教學時,提問過程中一定要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引起重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適當引導,不能過度參與,并適當給予肯定。學習自感現象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燈泡與線圈并聯,之后與直流電源連接,當閉合開關燈泡仍然處于發光狀態,斷開開關之后,可以提問學生:通過實驗可以發現哪些現象?該怎樣解釋這些現象?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激發學生思維。此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會更加注重邏輯性,教師要避免立即否定學生,要開拓學生的思想,只要學生能說出自己的見解,就值得鼓勵和肯定。
(三)掌握提問技巧
電工電子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提問時一定要抓住時機,在提問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匯總,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樣是上述實驗,教師還可以提問學生:上述兩個實驗的相同點是什么?不同點又是什么?從這兩個實驗中你們可以學習到哪些知識?由于學生已經完全掌握自感現象的實驗,所以會很快回答出教師的問題:兩個實驗的相同點為在電路中都用到了電感線圈,而不同點是一個實驗中的線圈電流是增加,另一個是減小。通過學生的回答可以發現,他們已經對自感現象非常清楚,這時教師可以提出最關鍵的問題:經過上述分析,同學們知道什么叫做自感現象么?該問題的提問不僅是對整節課的總結,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總之,提問教學法值得在教學領域中廣泛應用。
綜上所述,在中職電工電子課堂教學中應用提問教學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學生的反饋,提高教學質量。總之,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值得在今后的教學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