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從教學實踐出發,從目標定位、課程內容、教師角色、教學理念和學生評價等幾個方面總結和概括了在化學教法實驗課上培養學生教師技能的具體想法與做法。
[關鍵詞]教法實驗;教師技能;化學準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211-01
化學教法實驗也叫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化學論實驗或化學實驗教學論,是高等師范化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學完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等理論及實驗課之后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目的與功能在于全面訓練和提高學生從事化學教學所需要的專業技能,所以重點不是單純的實驗操作技能,更多的在于如何引導學生從教師和教學的角度審視和完成相應的實驗內容。以下是我們在化學準教師技能培養中的思考與實踐。
一、明確目標定位
高等師范院校化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優秀的中學化學教師,所有的課程設置都圍繞這一目標。但是深厚的理論修養不能保證學生日后一定能成為優秀的化學教師。能力是教師素質結構中特別重要的構成部分,教法實驗課承載著全面訓練并提升化學學院學生教師技能的重要任務,為學生成為優秀化學教師提供成長的平臺。可以說這門課程學習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未來中學化學師資的水平。
二、精選課程資源
我們從學校實驗室的條件出發,根據人教社初、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具體內容,一共精選了以下內容:氫氣、氧氣、氯氣和甲烷等氣體的制備及性質,鈉及過氧化鈉的性質,膠體及氫氧化亞鐵的制備,電解水及飽和食鹽水,噴泉實驗,纖維素水解及趣味實驗等。內容涉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及制備的實驗、揭示基本概念和原理實質的實驗、聯系生產和生活的實驗和獨立設計的實驗等。這些實驗的操作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化學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更有利于學生儲備豐富的、有關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感性經驗、實驗設計及創新能力。
三、轉變教師角色
為了突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我們對學生做了如下的要求:(1)檢查預習。兩個學生一個小組,要求學生每次實驗前以小組為單位做好預習,課前教師檢查,同時做針對性評價,上課開始時對總體預習情況做整體反饋。(2)學生講解。每次課前由一個小組提前完成帶有裝置圖的板書,上課時小組內分工到前面共同完成本次實驗內容的講解,重點在于實驗方案的設計及注意事項,此過程5-10分鐘左右。(3)組織點評。組織學生對板書設計及實驗講解做點評,如有遺漏,教師補充,此過程5-10分鐘左右。(4)實驗操作。教師巡視、個別指導,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此過程50-60分鐘。(5)實驗展示。找2-3組到前面演示一個重點內容,要求邊講邊實驗。(6)點評反饋。演示實驗結束組織學生點評,時間5-10分鐘。因為每次實驗一共不到10個小組,所以每個人都有機會到前面講解和展示。整個過程涉及粉筆字的書寫、裝置圖的繪制、語言表達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自評及互評的能力等多個方面的教師技能,所以每次課學生都會感到既有挑戰也有收獲。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是學習的策劃者、組織者和評價者。
四、更新教學理念
在教法實驗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更高的角度審視教學內容。將“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理念落實到實驗教學內容中,力求體現實驗內容的生活化和趣味性;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實條件,力求體現實驗呈現方式多樣化和人性化;重視因陋就簡、因地制宜,鼓勵學生改進創新,力求體現實驗設計的探究性和綠色化。引導學生從教學的角度思考實驗的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能力培養從何體現、非智力因素如何培養,如何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如何通過實驗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等,使學生將理論的學習、三維目標的制訂、科學素養的培養等抽象的知識、理念與具體的實驗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能更快地提高教師技能,還能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五、完善評價體系
評價是為了改進和提高,本著以評促練的目的,我們更多注重過程性評價和質的評價。具體做法如下
需要說明的是實驗報告要求書寫規范且必須有詳細規范裝置圖,預習報告可略寫,但要有步驟和簡略裝置圖。期末的考試學生以抽簽的形式在所做過的實驗中任意抽取一個,現場演示并給予恰當的講解,教師根據學生綜合表現給出定量評價。操作過程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藥品的取用、裝置的連接、現象是否明顯,每一個錯誤扣2分。講解過程要求教態自然、語言準確、表達生動,能激起學生的興致幾個方面。總體來說,學生評價過程中平時的表現占成績的大部分比重,期末考試是對平時學習訓練成果的一次檢驗,也能夠反映學生整體教學技能的水平和個體差異。
總而言之,教法實驗課在學生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師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這樣的理念,處理好自己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和評價者的角色,從更高的高度把握和引領學生成長,相信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