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社會的穩步推進,改革創新無處不在,教育改革也是適應社會發展的其中一項。我國對專業性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展,高職院校的發展也迎來重大機遇,其作為培養新型技術人才的地方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此時機下,開展對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創新對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和競爭力都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高職院校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制度不規范,模式有待與時俱進,這些都使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7-0219-01
因為教育創新改革能夠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國以往的教學模式,也有利于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呈現。創新是打破傳統、開拓進取的重要手段,可以讓教育活動進行拓展和更長遠地發展。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創新探索,對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質量都是重要渠道,所以高職院校管理模式需要創新。但是,我國在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其發展。本文在研究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現狀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相應的創新策略。
一、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現狀
首先,高職院校學生素質相對低下,多數學生抱著混日子的態度得過且過,沒有強烈的上進心,這使院校管理難度增加。其次,高職院校在吸收人才方面競爭力低,沒有優秀的教師團隊和管理團隊,在規范的學校規章制度下實行有利、有效的管理,加上教師福利待遇不高,無法長時間留住人才,新鮮血液無法注入,創新也就無從談起。最后,高職院校管理模式落后,觀念陳舊,管理者并沒有進取改革的決心和自覺。
二、高職院校管理模式創新
(一)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學生教育管理創新理念
想要建立創新型管理模式,需要以先進的發展理念為指導。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創新,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為出發點展開工作進行人性化管理。管理者不應該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制定相關規定,這會在很大程度上使管理偏離軌道。所以說,一切管理工作的展開都要堅持尊重學生,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努力為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創造輕松、有序的管理環境。
(二)轉變管理風格,完善管理模式
現在的高職院校一般采用院系兩級管理制度,學校團委和學生處統管,各學院進行分管,接著是各專業進一步具體管理。高職院校進行管理創新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整合機構,提升效率。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支優秀的管理隊伍,管理隊伍的素質和風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管理的效果。首先,在管理人才的吸收上一定要嚴格把關,管理者的專業水平、職業操守、綜合素質都要進行考量,對十分優秀的人才要提高其待遇,當然應該對管理者進行定期培訓,讓他們掌握最新的管理模式,并在實際管理工作中變通。其次,還要不斷完善績效考核制度,使其公平合理,同時建立大家認可且可行的獎懲制度,使其管理更加規范化。
(三)建立學生團體,實現自我管理
既然剛才有提及堅持以人為本,而且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最終還是要為學生服務。最了解學生的當然還是學生自己。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中,學生應該成為管理的主體,有參與管理的權利。而且,教師以及其他管理層是無法面面俱到展開學生管理工作的,這就需要將一些管理權下放給學生,不斷強化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學生在展開管理工作的時候可以進行討論,如何開展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服務學生,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積極地參與到班級活動和班級建設中。當然,這也是鍛煉學生投身管理實踐的機會,為以后步入社會積累經驗。
(四)建立數字化平臺,實現教育管理網絡化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由于其能夠快速實現資訊、信息、知識等資源的融合而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雖然,信息化管理在我國高校教育得到應用,但是高職院校的普及程度明顯不夠。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加大投入,采用信息化管理,建立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將教學以及生活管理都錄入網絡進行信息化管理,形成多層次、多平臺的管理格局,利用網絡的優勢,避免管理冗雜的狀況。同時,建立豐富的學生課余生活數字化平臺,建立學生論壇來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樣一來也可以使學校管理者和老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動向,有利于加強管理。最后,院校還可以建立網上圖書館,使學校的圖書資源能夠被學生充分利用,促進校園內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學校還可以架構校園內部視頻來開闊學生視野,規范其利用網絡的行為。
總之,良好的管理模式是一切工作的開端,高職院校學生教育作為我國教育形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是我國培養專業性技術人才的基地,為此我們需要強化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科學性和創新性,只有不斷與時俱進才能夠為社會培養所需人才。而且,教育事業作為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結合當下的社會發展趨勢,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就需要將高職院校也加入改革大潮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探索出適合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讓我國的高職院校重新煥發活力,持續為我國輸送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