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 一名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領悟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有人說德育教育只是班主任的工作,數學教師沒有這方面的義務,這種觀點是不對的。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承擔著既教書又育人的雙重任務。理科知識雖沒有文科知識那樣思想教育內容豐富、明顯,但是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思想上重視,潛心鉆研教材,用心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素材,你會發現理科知識中的思想教育內容不亞于文科知識,只不過滲透得比較含蓄、潛移默化而已。我是一名數學教師,這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是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
身教勝于言傳。作為教師我時時注意強化自身修養,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響學生,時時、事事、處處為學生以身作則,以德服人,以技服人,切實做到言傳身教。我在平時教學中,始終做到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本著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正確對待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面對自己的過失,敢于承認,不擺出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共同商討研究,解決問題。這樣深入學生,了解學生,親近學生,及時發現出現的不良行為及時糾正,及時引導。教師要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從多方面培養學生教育學生。
養成數學習慣,加強學生思想教育:一個重要方面,它是一種理性的德育功能。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思維高度抽象的學科,數學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則的運用、結果的驗證都有相當嚴格的要求和規定,稍有疏忽往往會使解題過程前功盡棄。很多數學問題的求解常常要為一個符號的確定,一個式子的建立,一個輔助平面的作出……絞盡腦汁。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者望而卻步,因而教師在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同時,也應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樹立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練吃苦耐勞的品質,培育堅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題的實踐中養成實事求是、一絲不茍、不懈探索的科學態度。
結合數學知識的應用,促進學生品德的養成:小學數學教學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緊密結合應用題的教學,通過對實際問題的研究解決,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分析問題結構,處理數據資料,抓住主要矛盾,進行抽象推理,建立數量關系,合理推理求解,檢驗校正結果”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將來在急劇變化和劇烈競爭中的適應能力;結合數學計算的正確性、解決方法的簡潔性、圖形結構的和諧性等特點,來培養學生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結合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產生活中節約原料、節省時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從小養成勤勞簡樸、快捷高效的行為習慣,為他們將來能成為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優良道德品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挖掘潛在的文化內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數學的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材,但是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所以我們要善于把握時機,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比如針對同學們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粗心大意、馬虎,經常忘掉一個小數點,或是小數點點錯了位置等現象,結合數學的嚴密性,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意志品格的思想教育,告訴學生一丁點的失誤有時會釀成難以預料甚至無法彌補的大禍。同時,趁機教育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也像做數學題一樣認真細心,不能馬虎、懶惰,要實事求是,有毅力,戰勝學習中、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難點。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個重要的并且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課題,在進行這一課題實踐時必須注意方法上文道結合,做到自然妥貼,切忌生搬硬套,牽強附會。使學科內容與德育內容做到和諧統一,恰如隨風潛入夜的春雨,在無聲中滋潤萬物,使學生的思想、靈魂在教師的循循善誘、潛移默化中得到啟迪和升華。(單位:四川省江油市建設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