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國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也經歷了多次改革,語文文言文教學仍停留在以教師主講為主。這也是由于我們的教師因為擔心學生不明白,于是就“一字一字地講,一句一句地翻譯”,希望學生能理解文言文的主旨,想做到面面俱到。在講解時,讓學生不停地做好筆記,生怕漏掉一個詞語解釋,學生來不及思考,只有被動地聽著,讓學生課下死記硬背。這樣我們的教學質量總也上不去,也達不到我們從事教育教學的目的。如何才能提高初中語文文言文的教學效率?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工作,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是借助輔助資料,簡化文言文教學。根據我多年的教學實踐工作,我認為初中學生對文言文了解的只是片面的,不是真正的理解。所以我們語文教師就應想方設法地讓文言文教學簡單化,這樣不僅便于學生學習,也是遵照新課程標準的規定。我們可以幫助學生使用好手中的相關學習資料。現在很多學生手中都有一些關于文言文的資料,但學生不能更好的使用它,這樣就大大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讓學生課前閱讀手中的資料,提前了解文言文內容,降低對知識理解的難度,這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實現了資料書的價值。閱讀資料書能幫助學生朗讀文言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但絕對不能抄資料書上的譯文。我們教師也可采用多種方法,充分利用資料書,讓學生抓住關鍵詞進行分析理解。我認為初中生所學習的文言文難度并不是很大,并且多數都是運用我們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來學習新的知識。這就要抓住關鍵詞,以此來進行分析,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自由討論等方式來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給學生創設主動、互動、生動的學習環景,讓學生在師生互動、學生互動中快樂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給各個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發展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索創新的意識。實際也就是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因為這既是體驗過程,也是認識過程。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很多的新問題。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嘗試探索、解決。一次次的經歷和體驗,一次次的探索和思考,就會逐漸培養學生思考問題,探索問題的意識。這對學生學習文言文乃至今后的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既有時間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不僅學生能夠嘗到學習過程中的喜悅,同時教師也能分享學生的學習成果,還有利于教師創造性的教學。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日趨增加,我們很多學生都有一些學習資料,例如:《教材全解》等,但我認為有了資料并是不一件好事,其關鍵是怎么去用資料?我在教學《學弈》之后每次教學文言文都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閱讀相關的現代文資料,然后讓學生用白話文說內容,再讓學生讀課文,讀后試著逐句翻譯,將自己認為較難的文言詞整理出來,教師適當加以引導,學生學起來很輕松。我反對學生對著現成的譯文去讀課文,學生通過自己的嘗試,就有了成就感,慢慢地也就喜歡學文言文了。
二是讓學生反復閱讀感悟文言文內涵。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認為確實如此,特別是學初中語文文言文更應這樣。學生只有通過反復的讀既能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又能體會文言文的妙處,同時也便于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所以我每次教文言文時總是讓學生反復的讀,并將優美的句子摘抄出來背誦,體會古詩詞的韻律美,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我在教學《岳陽樓記》時,讓學生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岳陽樓的大觀;讓學生在了解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經歷去說登上岳陽樓后的感受……。在教學《桃花源記》時,我在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談桃花源的景色,談桃花源里人們的生活環境等,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去復述課文……。總之,我認為讀是學習語文的一種好方法,不管能否理解,首先要會讀。特別是文言文的教與學更離不開讀。
三是讓學生學會資源共享,增加文言文學習途徑。對于初中語文文言文的學習來說,最難的就是讓學生自己翻譯文言文。我們教師可以采用讓學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文言文的學習。讓學生合作學習的最大好處就是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能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去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給自己在很多方面提供了一面鏡子,更能激勵自己更好的學習。此外,它還能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資源共享,能培養學生與他人共享資源、知識、情感等的能力。能讓學生之間互助學習,取長補短。能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獨特的過人之處,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寶貴的學習資源。這樣就從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教師一人說到底的現象,既能給教師調整課堂教學提供了時間,又能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甚至還可以激發教師思維的火花,從而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這也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方式之一。學生喜歡這樣,那么學習的效率也就會高,學生也就不會再有怕古文的現象了。(單位:吉林省梅河口市教育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