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所謂民辦教育是我國教育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民辦教育的興起,打破了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計劃性最強的教育領域的一統格局,拉開了教育體制改革的新篇章。十八大報告指出“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因此,要充分發揮民辦教育優勢,辦好民辦教育,推動民辦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民辦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民辦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服務,滿足了社會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人們對教育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迫切,民辦學校具有靈活高效的辦學機制和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極具個性化的服務,根據學生的特點、特長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滿足了家長和孩子多樣化的教育需求,也為社會提供了多層次、市場急需的人才隊伍。
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促進了教育體制的改革與創新。生存和發展的壓力,催生了民辦教育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推動了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也為公辦教育提供了借鑒和參考,民辦教育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方向。同時,民辦教育打破了公辦學校一統天下的局面,建立了相互競爭、彼此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關于如何促進民辦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抓好民辦學校的管理工程:民辦學校的師資隊伍是一支富于潛在能量的人才資源,把學校教育管理中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放在他們面前,激發他們以國際視野和未來展望的高度去討論、探索,進行理論闡述和實踐構想,這不僅能極大地調動知識分子的主人翁責任感,讓他們展示人生價值,各顯其能,而且還可以獲得管理良謀,得到效益。更有意義的是,教師發揮主體意識產生的動能,又會促進教學民主,調動學生的主體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加大學校教學投資力度:民辦學校教師教學水平提高困難,資源貧乏是客觀現實。但是要推創學校品牌,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學校就要舍得花大力氣對教育資源進行投資,從其它名校多引進好的教育資源,多舉辦名師講座;給本學校老師培訓,增設教師參加觀摩課的機會,進行繼續教育;還要積極組織各教研室開展教研活動,科研立項,使本校教師的師資水平得到提高。這樣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優良教學團隊,有利于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加強教育投資者社會意識:不可否認,民辦教育機構的一部分投資者是以賺錢為目的的,政府政策也支持民辦教育投資者通過其辦學活動取得回報。但這一政策并不能成為民辦教育機構投資者借此赤裸裸賺錢盈利的擋箭牌。首先,民辦教育機構投資者應明白教育的意義是什么,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只有擺正心態,才能在機構的發展過程中注重利潤與公益的平衡,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機構走的更遠。其次,民辦教育機構的投資者應把目光放長遠,而不是僅僅局限于當時當下,更不能殺雞取卵。教育的投資是一個相當長的周期過程,只有在長期的教育周期中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育傳統,也而才能創出自己的教育品牌。
加強監督、管理,規范民辦學校的辦學行為: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一法一例”及其實施條例,嚴把準入資格、加強教學督導、倡導誠信辦學、嚴格監督管理、認真指導服務。在審批標準、評估體系、廣告發布、年評年審、信息披露等方面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嚴把審批關、培訓關、財務關、評估關,推進依法治校,規范民辦學校的辦學行為;加強民辦教育市場的規范化管理,全力防范辦學風險,逐步建立起自動調節、規范運作、科學發展、健康有序的民辦教育市場規則。各部門要明確民辦學校為非財政性事業單位,一切按照非財政性事業單位進行管理,更好地落實對民辦學校征地、基建、稅收、水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民辦教育不僅僅是促進教育公平的一劑良藥,更是變革辦學體制,注入教育活力,提高教育競爭力,提高國家教育素質的一種戰略選擇。只有發揮好民辦教育優勢,才能辦好一流的民辦教育,才能把民辦教育辦成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單位: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鎮尼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