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歷史教學是從感知歷史轉變成積累歷史的過程,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該首先轉變過去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提高。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現代教育是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教育,它符合尊重人的生命、價值、尊嚴,符合尊重知識、創新、進取,符合崇尚自由、平等、人權這些現代文明理念。自主性學習是現代教育的內核和本質,也是千百年來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F代科學之父牛頓的成功不僅在于其勤奮,更重要的在于其執著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執著于自己的自主選擇,實際上就是執著于自主學習。達爾文、愛迪生、愛因斯坦也都是如此。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實踐也十分推崇自主學習,他總是不斷提問讓學生思考,在弟子實在思考不出時,才給予指導,所謂“不憤不啟”即是如此。
進入21世紀開啟的新課改,把“自主、合作、探究”作為新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強調,而“自主”在新的學習方式中又是作為“合作、探究”的前提和基礎,這就更加突出了學生發揮主體性作用、實施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有效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有效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其前提是教師自己能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教師自己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必然會有所得,所謂“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讀書人最大的幸福即在于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有所成就。當我們堅持用辯證的思維看待歷史人物時,就會發現現行北師大版教材有諸多欠缺,比如,介紹孔子時,只介紹了孔子思想的好的一面,而未介紹其消極的一面;在敘述新文化運動時,只涉及了其進步的、積極的一面,未涉及消極面;在敘述第一次鴉片戰爭影響時,只涉及消極面,未涉及積極面,等等。當我們堅持論從史出的觀點時,也會發現現行教材里,有許多史論缺乏有力的史實支撐,比如,抗美援朝的歷史意義、新中國建國初的土地改革的意義等等。當我們用新的視角看待歷史事件時,就會有新的結論,比如從中華民族的角度看國共的內戰,無論內戰的勝方是誰,都是不太光彩的,都是民族的悲劇,都不值得大肆慶祝;從中華民族的角度看現行中國現代史教材的編寫,都有偏頗、黨派的色彩。
加強師生互動——在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中,首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即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基礎,有的放矢的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其次,教師一定要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圍繞三維教學目標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譬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時,就安排學生圍繞“怎樣正確評價李鴻章?”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學生通過討論,逐步了解近代史上的李鴻章鎮壓農民起義,簽訂賣國條約,興辦洋務運動等史實,從而一分為二的作出了評價:①在經濟領域,李鴻章倡導洋務運動,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②在外交上,李鴻章是中國的現代化外交的創始人和先行者,晚年還出訪不少國家,對我國外交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③李鴻章簽簽訂了不少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是值得后人批判的。但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還得客觀地紀念這位洋務運動的老前輩。正如梁啟超曾這樣評價李鴻章:“吾敬李鴻章之才,吾異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痹谶@樣的師生互動過程中,師生達成了共識: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定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客觀地予以評價,并借古啟發學生銳意進取,為實現中國夢而發奮學習。
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在過去的初中歷史的教學當中,因為師生之間存在知識、經驗、興趣等方面的差異和鴻溝,使得學生都是牽著學生走不相信他們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從把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都侵占了,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進行自主學習。所以,想要真正的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就必須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才能讓其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
例如,我們在上到“辛亥革命”的章節時,老師給學生看完了相關的視頻,就可以對辛亥革命這一歷史事件產生的影響進行總結,然后提出相關的問題,在學生討論之后,自主選擇相關的學習內容。這樣,就實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的興致。
在當今素質教育的提倡之下,初中歷史的教學方法也要改變以往“滿堂灌”的傳統教育方式,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興教學模式。所以,在教學當中實現學生主體的自主學習的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今教育的一大關注點,同時也會是今后教育發展的一個大趨勢。(單位:云南西雙版納州勐??h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