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在課程中的實施,已經在生物教學中逐步得到了任課老師的認可,新的課程標準更加注重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能夠將學生看做是成長中的主體,用引導和討論的方式,能夠對知識的內容進行建構,能夠深刻地認識知識的具體內涵,以及內容之間的聯系和關系。隨著課題《高中“3+1五步六環”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逐步實施,在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學理念的更新: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只是給老師提供了一個為之奮斗的目標,和師生關系之間地改變,但是如何將新理念實施在教學中,并沒有提供具體的方法。“3+1五步六環”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首先讓教學的教學理念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因為教學任務大,升學壓力大和學生之間的素質不一,在教學中,教師更多地采用講解式和灌輸式的方法,這種方法首先是可以保證教學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但是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教學在課堂上需要用自己的教師權威來維持課堂秩序。學生在教師的權威之下,更多的表現為對于教師的順從和服從,這對于建立師生之間的平等民主的關系是不利的。
“3+1五步六環”學案教學模式首先是表現為教學在教學中起到主導作用,能夠認識到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角度來建立新的教學模式,以學案來指導教學模式,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學生要積極參與教學,在教學中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夠對教學內容建立自己的解析,在這個過程中,教學的重點由教師的“教”,轉變到學生的“學”,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觀點,師生在意見交流中處于平等的關系,學生可以對教師的觀點提出質疑,新型的師生關系,在改變過程得到了改變。
一個成功的學生,首先是心智成熟的正在成長中的個體。生物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能夠提出個人觀點,能夠大膽的挑戰權威,能夠積極思考,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肯于將自己的教學理念加以改變,能夠放心身份。“3+1五步六環”地教學模式正是求的了這樣的效果。
討論交流,反饋和總結的基礎上,能夠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探索精神。
二、實施五步六環教學模式應該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細心地設計學案。在“3+1五步六環”學案教學模式中,學案地設計是處于基礎地位,學案分為預習案,探究案和鞏固案。教師想要在教學中取得明顯的效果,首先在設計學案上就要精心細致。能夠對于知識內容了然于心,能夠正確判斷學生地知識水平和個性差異,能夠大致的預測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要真正的鉆研教材,鉆研教法,鉆研學生的個性差異,能夠將這些問題思考之后分別設計,分層設計,各有側重,突出重點,互為補充,遞進提升。預習案以解決基礎知識為主,問題難度要小,給學生設計自學問題,突出“讀、思、疑”,明確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探究案的探究問題設計要有探究性,一般要求學生合作學習解決。訓練案題目設計要針對學習目標的達成,不要簡單機械的重復,精選題目,分層要求。例如有絲分裂學案設計,本節課以有絲分裂的過程為核心,圍繞這個問題以不同的手段,(如觀看課件,落筆畫圖,動手演示)鞏固了知識,學生多遍理順過程而不覺得重復凌亂。主次分明,另外幾個問題如細胞周期的概念及劃分時間設計相對較少。
2.教師要能正確的管理課堂和掌控課堂。在實施“3+1五步六環”學案教學模式之中,我們可能產生了某種誤解,就是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祈禱的輔助的作用。但是在教學中,“3+1五步六環”教學所體現的教師的主導作用,這種主導作用具體是體現在首先是教師對于學習時間的掌控,對于教學任務所要完成的時間,能夠進行有效的約束,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其次是體現在教師保證學生的學習內容不脫離本節課地教學要求,符合學案地教學目標,圍繞目標進行。在此教師要創設民主的教學環境,積極地鼓勵學生,讓學生始終是處于積極動態的思考過程中,注重精講點撥,在學生的思維或語言產生障礙時,教師采用精練恰當的語言進行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障礙,使之思維進程加快,語言表達流暢;要注重傾聽,對學生的課堂展示進行適時的評價、糾錯、補漏,注重對重點知識的強化、梳理和總結,實現知識向能力的遷移,知識向情感和價值觀的升華。
“3+1五步六環”學案教學模式主要特點是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用性思維,生物科學素質得到有效提升,而教師要鉆研教材、研究學生、研究學法、積累素材、創造性的設計教案、編制學案,創造性地實施教學,更有利于成長為“學者型”,“研究型”教師,實現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總之,“3+1五步六環”教學模式處于研究階段,對于它的探索只是開始,還有更多的東西需要我們不斷積極學習。(單位:龍井市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