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濃厚的興趣在學習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小學階段尤其如此。那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打破知識技能和審美實踐分割的條塊模式。以往的音樂教學中總是從知識的體系出發,把音樂課分成歌唱、音樂知識、音樂欣賞和音樂創作幾塊,并且在教學中將每個部分相對獨立地進行,這樣容易把學生的音樂學習引向專業化的傾向。這樣音樂課堂教學把握不好就會顯得枯燥乏味,導致很多學生學習興趣降低。
針對這種現象我每次課前備課時都會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把音樂知識帶到歌唱和演奏時講解,使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感受音樂符號的具體涵義,并讓學生感受到這些音樂符號不是擺設,以及這些音樂符號對音樂情緒和情感詮釋的重要意義。例如:我在教授全音符和二分音符的時候,預先先研究歌譜,把樂譜中這兩種音符找出來在課堂上提醒學生注意,讓學生看譜體會音樂情緒和音符的時值,并且讓學生在演唱劃拍時注意全音符和二分音符的時值。
注重多種演唱形式的練習,防止簡單重復枯燥。以往我們在進行歌唱教學時,由于演唱形式變換的較少,兩遍下來學生就感覺枯燥乏味,再加上老師又常常會要求學生機械的重復。導致學生逐漸由開始的積極熱情專轉變為被動的“和尚念經”,最后逐漸變成流于形式的應付。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改變,長期下去會使學生對音樂課失去興趣從而不喜歡音樂課。
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歌唱后應采用個人唱、小組唱、男女分組唱、男女分句分段唱等多種形式來練習,并且每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即使是重復鞏固也在總結上一遍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具體和新的要求。我們知道小學生思想活躍,不喜歡單調的重復,學生喜歡新奇,小小的變化可以維持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所以我們要想學生喜歡音樂課必須每天都有新變化,采用出乎學生想象的方式教學來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
增加趣味性,感覺不同風格作品。以往我們傳統的音樂教學除了注重知識系統性以外還注重思想性是一個顯著特點。當時評價一節好的音樂課的標準就是是否是一節好的“政治課”具有教育意義。在那樣的前提下我們教材選材都是從思想性出發注重音樂的思想教育功能。因此在選材中只選用一些過時偏舊的革命老歌和音樂作品。這樣選材缺乏時代性而使學生感覺無趣大大降低了學習興趣。
基于以上這些,我在教學中力求改變以往傳統的選材模式,首先從時代發展需要選用學生耳熟能詳積極樂觀的新作讓學生學習,通過開展老歌新唱,欣賞新民樂的演奏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發展和傳承,圍繞新課程人文和音樂兩條主線組織教材,在感受時讓學生比較新舊演唱演奏的不同特點,通過聲樂和器樂、中國和外國的不同體裁風格來感受音樂,通過不同形式的演唱演奏和不同風格的比較使學生獲得知識、理解音樂,因為貼近生活而保持學生對音樂原始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課堂井然有序,師生相互信賴。我們老師很多時候對教學很認真,積極備課、鉆研教材、研究學生對教育教學可謂盡心盡責。可是盡管如此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很多時候我們卻事與愿違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怎么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原因究竟是為什么呢?我曾經也困惑過。后來香港王添強總監上的表演課使我豁然開朗,他的一張提醒還有3分鐘下課的卡片解開了我迷困多年的困惑。大家想一想,我們同學們每天除了每節課之間的10分鐘休息上廁所一直都在上課,在這樣強大的負擔下,那課間10分鐘對學生是多么的重要。然而就是這樣有限的10分鐘還經常被我們占用。由于無閑暇的勞累學生在心底默默痛恨我們老師不解人意,時間長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討厭我們的教學。我們老師不經意占用學生課間休息時間不僅強行剝奪了學生的休息時間,還帶頭破壞了學校課時規定和計劃,違反了校級校規,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如何去教育我們學生遵紀守約?在我們這樣“倒施逆行”的影響下,我們的學生逐漸疏遠了我們老師,遠離了我們課堂。經過我這樣遵紀守約的改變,我的學生漸漸成了我的朋友。上課學生認真聽講逐漸喜歡上了音樂課。以往敵對的情緒也消失了。
以上是筆者關于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激發和維持,在實踐中操作的幾點看法和總結,它不一定盡善盡美,但是這小小的改變,有效地改善了筆者音樂課堂的教學秩序,提高了筆者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筆者堅信在所有的一線音樂教師不斷的嘗試和創新下,音樂課堂將會更加健康和富有情趣。(單位:新疆哈密市伊州區烏拉臺哈薩克民族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