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學困生,顧名思義,就是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通常情況下,學困生的智力都屬于正常單位,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他們的真實學習情況與當前語文教學的實際需要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與班上其他學生相比,他們在學習上面會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困難,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以及學校生活當中,給予他們更多的教育和關注,竭盡全力幫助學困生們找到學習困難的癥結所在,進而提出高效的補救措施,高質量地完成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課堂教學經驗,就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更好地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建立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和小學生無論是在理智、情感還是行為等等眾多方面都會有著一種微妙的動態的變化。語文教師應該保證自己適度的權威性,同時小學生也要有著該有的向師性,教師和小學生的這種心理對小學生的學習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要想取得教學成功,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保證便是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很多小學生喜歡學習語文知識,很大程度上是來源于對語文教師的喜歡,小學生因為喜歡語文教師,被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才會逐漸喜歡上語文知識的學習。因此,語文教師要想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最重要的途徑便是要與學困生保持一種良性的師生關系,用自己的獨特人格魅力以及高度專業的教學熱情,感染小學生的學習情緒,尊重學困生,學困生雖然學習成績落后,但是他們也渴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和表揚,語文教師一定要多多采用賞識教育的教學策略,高度重視起學困生的學習狀態,時刻關注學困生,讓學困生感受到來自語文教師的鼓勵與呵護,這會成為他們認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源動力。
創造機會,展示自我。學困生往往會被老師和同學們遺忘。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要時刻把學困生放在心上,要給他們多創造機會,讓他們能展示自我。多利用他們的長處,展示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教師要經常設計一些淺顯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布置淺顯的作業讓他們做,甚至是一些難題,連學習好的學生也難以完成的題也讓他們進行嘗試。有可能學習好的同學做不到的題、回答不了的問題,學困生通過激發思維,激發靈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們的答案接近或類似正確的答案的時候,馬上予以肯定,并引導他們向前邁進,直達正確的彼岸。這樣,創造機會,讓學困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愛學習。他們在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們沒有遺忘他們,并且非常重視他們,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自覺形成。
培養和提升學困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自信心。學困生學習語文也需要感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這會是一種非常巨大的情緒力量,這種情緒力量在學困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發揮著無可取代的作用。語文教師需要做的便是要調動起并且維護好學困生這份強大的內在力量,讓這份內在力量成為學困生努力學習的動機。學困生由于學習差,往往會失去自信,對自己失望,有可能會由學困變成厭學,最終棄學。作為教師要培養學困生的自信,讓他們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養自信,自信心是培養學習興趣的關鍵。
肯定點滴成績,在喝彩聲中成長。學困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們會在某一個時間或某是一個學科中取得成績,盡管他們的成績也許是微不足道,但是,我們還是要及時發現,并充分的肯定他們的成績。揚長避短,大講他們的長處,閉口不談他們的短處,讓他們在老師的表揚聲中,在同學們的喝采聲中,分享到取得成績的喜悅,努力營造一個適合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是的良好氛圍。教師和其他同學要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學困生在這樣的環境的激勵下、影響下,就會對學習逐漸產生興趣,進而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困生的獨立個性。作為一名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應該明白一名學生他的學習狀態與學習態度與他本身的個性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的,很多的學困生之所以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上面存在著困難,與他們本身的個性有著很大的關聯。學困生與其他學生是不同的,要想重新激發出他們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就必須要采用科學的因材施教的教學方針與策略,重點培養學困生獨立的個性,下意識地培養學困生獨立地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困生在潛移默化當中來逐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當他們學會了獨立,他們便會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來,并且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的存在是一種必然現象,語文教師需要做的便是要想盡各種辦法來完成好學困生的轉化問題,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單位:青海省玉樹市第四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