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時代的到來,國力競爭以趨向于高素質人才的競爭,而這種高素質人才已不僅僅需要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耐挫能力,而所有這些素質的核心條件便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完善的心理品質。這種對健康心理的培養和要求已影響到我們整個教育體系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應當融入到整個教學工作中去,融入到所有各科教師的行為中去。英語教師作為一個特殊而極其重要的學科,更需要這種理念的融入和實踐的豐富,那么適時適度地將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英語教學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心理潛能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將是我們英語驕傲學實踐者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
創設和諧課堂氛圍——“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持有效進行教學的主要條件,而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的創設又是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和前提的。”因此,我們首先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消除對學習的焦慮情緒,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相反,緊張對立的課堂氣氛則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堂變得呆板,沒有生氣,教學活動也變得無聊,令人乏味。
優化學生心理狀態——增強自信,引導交往。大多數的學生都希望自己學好英語,而在實際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往往會挫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因此,老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客觀的判斷,分析他們的薄弱環節和有利條件。其次,老師要“因地制宜”對學生進行個別化指導,對他們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特別是點滴的進步都要進行及時表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F今的學生以獨生子居多,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缺乏獨立探究能力和團體合作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我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體驗。設立小組學習任務,鼓勵他們在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去認識和分析問題。在合作交往的學習中,鍛煉學生的堅強意志品質。
正確對待,切實解決。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有別于母語,其學習方法和學習手段與母語相比,也有所不同,學習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具有有其特殊性。學生英語學得不好也是多種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學生在初學英語時,擔心自己發音不準,怕說錯,不敢主動舉手,怕引來嘲笑;有些學生因為家庭原因,性格比較孤僻,沉默寡言,常常是課堂上的旁觀者。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進行細致深入而又切實可行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教學中設計梯度學習任務,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為他們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創設機會,激發他們學習知識的興趣。
構建課堂學習語境——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會出現好壞有別,參差不齊的現象。而這種狀況,往往會給學習較差的同學帶來自卑心理,造成學習障礙。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法,創設一定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努力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語言情境中體驗特定的角色,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成功的渴求,達到心理平衡狀態。
教師在課堂中巧妙地運用課堂評價語言,會有助于和諧課堂的生成,能給與學生安全感,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諧發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評價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注重評價語言的選擇;加強鼓勵、表揚,減少批評、指責,杜絕諷刺、挖苦。多用“Good!”、“Great!”等評價語言。性格不同的學生,我們對他們做出的評價也應該有所變化;甚至連教學內容也決定著我們的評價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我會經常鼓勵學生互相進行評價,讓學生有自信地舉手,有自信地發言,讓他們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此外,在保護學生自尊,給予充分理解和寬容的基礎上,要了解學生的缺點和問題所在,通過適當的評價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并提出針對性強的合理建議,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英語學習是一項復雜的心智活動,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教學過程。只有樹立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人有責的觀念,自覺通過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學的知識運用于英語教學過程,著力營造一個輕松愉悅、富有安全感的教學環境,才能激發課堂教學的活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單位:青海省德令哈市尕海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