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中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這種教學理念的最大特點,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靈活運用基礎知識與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那么基于數字化背景下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如何呈現自主學習的新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品質呢?
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樂教,更為重要的是教學的主體——學生要樂學。基于數字化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堂可以利用數字化資源讓現實中的真實情景突破時空局限移到課堂上,為學生們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情境(如視頻動畫,合成圖片,短片等)。學生進入到積極的學習情感狀態中,激發聯想和想象,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正所謂“情境需要語言,語言應從情景做起”。課文Oxford English 1A Module 2 Unit 3 My friends (Period)為例:主題是:My friends ;話題是:Macdull為主人公,在教學中通過Macdull與朋友一起玩耍的視頻動畫引出人物,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有身臨其境學習語言的體驗。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數字化教學中,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樹立自信心。結合數字化平臺的教學給學生更多體驗的機會,提供更多自主的機會,享受更多成功的愉悅,讓更多學生樂于參與課堂的活動。比如在教學1AM4U2 Farm animals,教學內容是農場小動物,在教學導入環節,結合數字化平臺,教師讓每個學生打開Ipad中“Lapotop Farm”這一軟件,學生通過場景小游戲自主學習農場動物的名稱,其中也有適當拓展一定量的單詞,教師鼓勵學生邊學、邊跟讀、邊記憶,以激勵的方式分層獎勵,學生的積極性也就更高,信心更足,學習的動力就來了。這些成功的體驗會給學生帶來愉悅,帶來自信,帶來進一步學習的愿望,使學生建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進而由自信向自主發展,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在一堂新授課中,教師應首先在情境中設置問題,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啟發學生觀察、思考后提出新問題、新想法。這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是指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舊知識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的過程。那么運用數字化平臺是如何呈現一種新的自主學習模式呢?還是以1A M2U3 My friends(Period1)為例,教師用試聽手段引出Macdull,以他為主人公進行第一人稱自我介紹時,向學生發問:Who is he ? Is he fat ? Is he short ?讓學生進行討論,討論過后不是急著詢問或者告知學生答案,而是有目的的再重復試聽一次,教師與學生一起尋找關鍵詞和答案,得出Macdull的特征:He is fat . He is short . 這一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探究情境的過程,既是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也在啟發學生觀察,拓展了學習的空間。接著在教授short,tall的環節時,介紹Macdull 的好朋友Qiqi,教師不再向學生發問Qiqi的具體特征,而是問:How is Qiqi ,鼓勵學生打開Ipad學習工具中的“Ibooks”自主聽讀語段,自主尋找答案,進一步探究語境。最后教師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一起總結和歸納Qiqi is---(tall,thin)從中檢測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個人認為,作為教師,要更多地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
當然,數字化終端的價值不僅在于輔助教學,對呈現數字化自主學習模式也有關鍵的作用。比如在英語課堂鞏固環節,需要學生進行語言的訓練,語言的整體輸出,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再以1AM2U3 My friends (Period)為例,在綜合運用部分,教師意在借助小語段Look! He’s /She’s a --- (boy / girl) He’s /She’s ---(tall/short).He’s /She’s ---(fat /short) 讓學生自主介紹自己的好朋友,綜合語用,進行生活化的交際。學生運用數字化平臺,借助數字化終端(Ipad工具)拍照(與好朋友留影),錄音(運用以上語段介紹好朋友),接著講所呈現的內容發布到網絡,展示和分享,相互交流,教師也能及時進行反饋。這一種學習模式即是借助數字化終端共享成果,互動交流,提高學生語言訓練的實效性。而且使學生及時調節學習行為,通過評價學會認識自己、超越自己。
基于數字化背景的課堂是一種學習型和開放型的課堂。在這種課堂中,自主學習的模式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要進一步實施這樣的課堂,教師不僅需要完善知識結構,更需要使學生不斷轉變學習模式,才能真正改變課程,提升課質,實現課效。我將繼續積極探索,在實踐中反思,用反思指導實踐。(單位:貴州省福泉市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