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人類過去的活動,紛繁復雜、豐富多彩,但它是過去的人和事,無法重現在人們眼前,如果傳授方法不得當,往往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覺。因此要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充分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把不能重演的歷史現象再現于學生面前,使學生受到感染,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形象鮮明,直接觸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淺談一下我的粗淺認識。
樹立科學的歷史教學觀——樹立科學的歷史教學觀,其關鍵是要適應我國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轉變的要求,盡快把初中歷史教學推上素質教育的軌道,讓初中歷史教學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中發揮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一部分老師上課、甚至努力把課上“好”的目的乃是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分數。這些教師的歷史教學觀至今還停留在“知識第一”、“考試萬能”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廣泛地使用“知識點教學法”、“勾書圈點教學法”、“初三復習式教學法”。在這種情況下又何談學習興趣及教學境界呢?所以作為一名歷史教師,首先我們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不能把歷史教學的任務限制在傳授歷史知識這一狹小范圍內,更不能通過考試的壓迫、分數的刺激強制學生死記硬背一些支離破碎、考完忘完的所謂歷史。要充分發揮歷史以及以生動的形象和豐富的情感陶冶人的功能,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傳統的師生關系已越來越不能適應形式的發展。新課程的實施,帶來了新的師生關系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如何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已成為每一個教師都在深思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要變壞\"和\"棒棍底下出孝子\"作為教育教學的有效方法,結果適得其反,學生對教師的良苦用心不領情,不感激教師。初中生正處在心理的成長期,思維活躍,自我意識強烈,對于教師的指責、批評尤其反感。因為叛逆心理,教師越嚴厲批評,學生就越不接受,甚至和教師對干。這就讓師生關系惡化,師生沒有情感的融合,不能產生共鳴,教學無法配合,教學相長更談不上。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
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知識,交流彼此的感情、體驗和觀念,豐富教與學的內容,求得新的發現。要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新課程教學中形成一個師生互教互學,師生平等的關系,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的利益,發展學生的個性,不斷改善師生關系,變傳統的\"師道尊嚴\"為平等的朋友關系。
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是調動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高效學習。判斷一節課的標準不是教師教了多少內容,而是學生學到了多少。因此,教學必須在熟知教材和學生基礎的前提下,積極有效地組織學生主動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歷史課堂要積極引導學生認知歷史現象、思考歷史問題、總結歷史規律、指導現代生活。所以,教師要圍繞學生,精心設計課堂,科學組織教學,合理引導點撥,實現學生高效學習。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適當運用多媒體以拓展教學空間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絕大部分的學校都已實現了電教化教學。作為歷史教師再也不能固守那已落后且不合時宜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情景,而應該充分利用這些電教多媒體設備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不僅僅是節省了幾道板書的時間,多一些聲電光影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尤為關鍵的是它可以為歷史課堂教學展示更加豐富的歷史背景信息,為學生營造出相應歷史情境從而實現跨越古今的對話,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使歷史教學的特質——歷史感與現實感的交融得以彰顯??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钡拇_,多媒體可以展示大量的聲電光影信息,給學生一種直觀的感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進一步了解歷史的積極性,使學生樂學、好學,從而大大加強了歷史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多媒體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當用則用,不能每節課都用,切不可將多媒體教學弄成“花拳繡腿”,而應該是“錦上添花”,一切要圍繞是否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標準。
總之,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與技巧有許多,作為初中歷史教師,還需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提高,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上一個新臺階。(單位: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永興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