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共同活動、互相參與的、開展思維活動的教學過程。這就得提倡讓學生做學習的主體,教師當教育的主導。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觀念都得積極轉變,讓自己的課堂成為教學的重點。數學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單方面的模仿與周而復始的機械性記憶。因此,我們教師要大力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與合作交流觀念。這是現如今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謀求教學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我們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另一方面是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技巧。學生如果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自助而又獨立地學習,將數學課程目標融匯到頭腦之中,則教育的效果無往而不勝也。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呢?
創設向上的情境,讓學生在健康的情境中學習:數學作為一門研究數和形的科學,既具有著高度的抽象性,又有其嚴密的邏輯性。如果不注重情境,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枯燥、乏味。所以說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積極向上的課堂情境,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自己去發現,去解決問題的這些過程活動,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出他們的自豪感。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教師先用多媒體計算機出示長方形,讓學生指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兩條邊,并展示彩色的邊線,不停地閃動,動態地標出長方形邊長和寬,驚醒學生在心里想象,求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就是要求這閃動的四條邊的總和”,教師在此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動態演示教學內容的優勢,以直觀形象的動畫演示出知識的內涵,增強了“周長”這一概念的清晰印象,讓學生的思維發展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既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又較好地培養了所教物體的形象性,教師運用動靜結合,一張一弛的效果較好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學生也回來樂此不疲。而健康向上的情景則又因人而異,因課而別,這是需要教師花大力氣去謀取的技巧了。
以學生小組探究為核心,促使學生集體互動:在小組探究中學。小組探究既能讓學生手腦并用,又能讓學生在操作中獲取知識。小組學生經歷從表象到形象,再從形象到抽象的認知過程,小組智慧能讓學生進行思維變通。在觀察中學。在課堂教學中,引導班級學生通過觀察進行分析比較,引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積極思考問題,進而掌握知識的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啊!如有教師在透析“五邊形的內角和”時,先讓學生觀察動畫,讓組成五邊形的5個三角形的中間那一個公共頂點慢慢移動,移到邊上則轉化成4個三角形,移到角上又變成3個三角形,學生在觀察、分析、比較上面的5組內角和解決方法中得出五邊形內角和的解決方法和形象認識。還真有著那種領悟了觀察所得的真諦呢!這次觀察在學生掌握了規律后,再讓全班同學說說發現。剛才我們探究中提到的是“5種方法”,如果是六邊形,7邊形也適用嗎?讓學生逐一釋疑。這種啟發學生運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的方法好著噢!總而言之,是觀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直觀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多邊形內角和的求和方法”,同時挖掘了數學知識的內在因素,學生學得更“活”,而且觀察極大程度地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己充當主體的作用,啟迪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從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教學內容:教學就是要來源于生活,還之于生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設計上既能讓教材為我所用,又能讓教學不受教材的約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刪、調整教學內容,只要是不違背教學目標,不脫離教學原則以增強印象,增加教學情趣均可。我們從生活中提取教學內容,更加貼切于學生的知識面,不會走那種南方的要山運到北方去計算,北方的水也不會抬到南方來測量。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讓生活的豐富多彩,激起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吧。
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進行學習:小學生具有“鶴立雞群,高高在上”的心理想法,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合作交流的空間,鼓勵小組中的學生積極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與組員互相交流合作,最終促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小組中為解決問題脫穎而出,高高在上。本組的孩子又能在合作中學會如何尊重別人、傾聽方法,表述觀點。小組像有互助,似有競爭。可競爭的目的不是激起學生間的歧視,而是相互取長補短、存異求同,為把教育的理論弄得更加清楚明白。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傳道授惑。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每一次教學過程,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的活動來認識社會,認識數學、體驗過程樂趣,體驗數學哲理。(單位:貴州省都勻市第八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