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幅有血有肉的、豐富感人的畫卷,是一部有抑有揚、激動人心的樂章。它所具有的社會功能是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但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歷史是“副科”,不能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以至一些學生的歷史知識貧乏的可憐,鬧出許多哭笑皆非的笑話。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針對歷史學科內容多、課時少、不被學生重視的具體困難,我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效果顯著。下面就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談幾點看法。
一、正視當前面臨問題,讓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很多學生一提到歷史就頭痛,因為它要背記的東西太多,而年代和事件內容又繁多,又枯燥,記憶起來又花功夫又麻煩,很多學生認為歷史是過去東西,學了也沒什么用,再加上學生覺得歷史是副科不重要。一部分認為還不如好好寫一篇作文,好好做一道數學題來的快,好些學生已經開始不重視歷史,學習歷史的態度在轉變,有放棄的念頭,面臨著這樣嚴峻的問題,作為歷史老師,提高歷史教學水平,掌握學生心理、正確引導學生以及改變現狀就顯的非常迫切了。
讓學生知道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例如:1840年林則徐的禁煙為什么重要,當時政府為什么這樣堅決支持禁煙,鴉片它會給中國帶來哪些災難,同樣,今天的毒品其實也是和鴉片一樣性質的東西,今天禁毒是不是也應該以此為教訓,堅決打擊,堅決制止買賣和吸食,不讓毒品侵害每個中國人的身體和家庭,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讓學生把古代的事與現代生活中的現象作對比加以分析,讓學生能聯系實際,使真實生活進入課堂,才可能使學生明事理,提升他們主動探求真理的決心。
二、優化導入,誘發興趣。教師在上課前要精心準備,在課堂上要深入地討論和講述學習歷史的目的和意義,糾正學生對歷史這門課程的不正確認識,引起學生興趣,如果教師能把起始課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橫生、睿智怡情,那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把學生的心緊緊拴住,使他們懷著無限的期望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去,我上課時就往往用圖片和錄相把學生有所了解的歷史人物展示出來,讓學生自由討論和評價,然后幫助學生去偽求真,使學生深深全會到“歷史不是死記硬背的。”激發他們往下學習的興趣。
三、語言幽默,善于設置疑問,引發興趣。幽默的語言既像“興奮劑”一樣調查動學生積極性,又像“調料”一樣調節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語言幽默不僅可以傳授歷史知識,啟迪思維,又可以打破課堂的沉悶,讓學生在笑聲中主動去學習和思考,例如:這里有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等。同樣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設置問題,讓學生感到“山重水盡疑無路”,后激勵他們去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學生找到“又一村”就會有成功的快感,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引起學習興趣。
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主動作用。只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如果教師成天板著臉、面對學生一點“小錯誤”便采取非打即罵的話、學生肯定是不喜歡、不歡迎你的,由此學生對你所傳授的內容也敬而遠之,這樣不僅壓抑學生學習興趣,更達不到學習的效果,我們應該為學生創建一個民主、平等、親切、和諧的師生關系,把他們當朋友與他們多交流,走進他們心靈、關愛他們,對學生好的建議要去吸收,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才能,要對敢于向你說“不”字的學生認真傾聽,對他們的問題不要一棍子打死,仔細分析后,對的地方要加以肯定,錯的地方要幫助他們補充,指出錯的原因及時加以完善,我們要給予學生尊重理解,而不對他們的言行“漠不關心”甚至諷刺、嘲笑他,對學生的想法認真想,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期望,在興趣的激發下促其努力、認真學習,同樣多讓學生在課堂中串演角色,活躍課堂,發揮他們表演和模仿的天性、不僅能夠增加課堂趣味性、更能提高課堂質量,讓學生牢記人物心理及事件內容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把“要我”學習變成“我要”學習,這樣才能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主人而不是一個專門聽老師灌輸知識的服務者。
五、多收集歷史學科資源,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雖然,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但是在過去相當長的歷史時空歲隧道里,發生了數以萬計的事件,他們中不乏非常精彩的故事,如玄武門之變、藺相如完璧歸趙等經典故事,輔以老師激情語言,就能起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如講到西安事變時,就可適當添加張學良、楊虎城的感人故事,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這課內容的理解又可以很好完成課程的目標,使枯燥無味的課堂有了生機。
通過以上多種手段的運用,學生在樂中求知,興趣已被充分調動起來,對歷史課的學習,已由被動變為了主動,對一些歷史知識的記憶,已是“不思量,自難忘”了。(單位: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第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