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名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語言,是描述科學的語言。葉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明確了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要使學生最終能具有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自學能力的核心是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閱讀不再只是語文課堂的專利,也應該讓閱讀走進數學課堂,數學閱讀應貫穿于數學課堂的始終。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呢?
激發閱讀興趣——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的直接因素,良好的參與學習狀態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提高閱讀質量的根本保證。數學語言具有符號化,邏輯性、嚴謹性及抽象性強等特點。有沒有興趣,閱讀的效果很不一樣,帶著一定的問題去讀,可以使學生從機械閱讀向意義閱讀轉化。
營造閱讀氛圍。良好的閱讀氛圍是培養興趣的基礎。要想營造閱讀氛圍,方法很多,比如我們可以在教室里開辟一個小小數學角,布置一些有趣的數學讀本或畫冊,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梢杂心康氐耐扑]一些好的書刊雜志,如《數學大世界》等。教師要為每個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機會,在閱讀過程中應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消除學生畏懼心理。同時樹立學生無過錯意識,即使學生在閱讀教材后提出十分幼稚或膚淺的問題也盡量給以肯定和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樹立問題意識。“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睂W生有疑,才能沖破頭腦中的平靜,激起思維活動的波瀾,也才能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
創設問題情境。學貴有思,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該適當地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制造一些懸念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發學生閱讀興趣。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問題要精辟而具體,要有針對性,新而有趣,要有適當難度,富有啟發性。我們可以通過呈現與學生原有知識相矛盾的現象,設置懸念;或提供幾個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講究閱讀策略——沒有好的方法和策略,做任何事都將收效甚微。在數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閱讀內容指導學生掌握數學閱讀的方法,循序漸進,逐步形成閱讀策略,使學生從“愿讀”到“會讀”最后到“樂讀”。因而教學生閱讀,必須注意方式方法。
指導學生閱讀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訓練是讓學生做個有心的閱讀者,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通過他自己的閱讀了解本課的概念,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
第二階段是訓練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教師不再提出問題。由學生自己找出問題,并由他們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許多學生都不會問問題。可能許多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受:越是學習好的同學問題越多。其實這說明這些學生動腦筋想了。所以我們可以用要求學生自己提問題的方法強迫他們思考。看完教師規定的章節后,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由同學自己回答,自己回答不了的由全班共同考慮回答,仍不能回答的由教師給出答案。并對學生沒有考慮到問題給予補充,對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給予解釋。這一階段學生看完書后能提出問題,本階段目的就算達到了。學生有小疑問就會有小的進步,有大疑問就會有大的進步。
第三階段希望達到的目標是:能夠獨立完成對所閱讀部分的總結。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小結,是一個理清脈絡,對學過的內容進行比較和系統化. 形成知識網絡,便于信息的檢索和提取的過程。最開始也是由教師進行示范性總結,逐步轉為學生個人進行。
延伸閱讀空間——一堂課的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為此,我們還可以在課外進行閱讀延伸。準備一些有趣的、有一定難度的閱讀資料供學生使用,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如在學習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之后,我布置學生去查找“π”是由誰研究出來的,你對此有何想法?通過查找閱讀同學們第二天都搶著來告訴我它是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家祖沖之研究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6位小數的人,這項偉大的成就比國外數學家至少要早一千多年。這樣的閱讀在使學生養成閱讀習慣的同時,又為教學創設了良好的情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平臺。課外閱讀還提倡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參與活動,在研究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創新。
閱讀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學習的一種基本能力。尤其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使學生認識閱讀的重要性及閱讀能力的培養顯得更為重要。我們要讓數學閱讀走進數學課堂,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單位: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第二民族寄宿制藏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