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物理概念、規律的形成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中,實驗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重復科學家探索的過程,是讓學生在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中,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形式,主動地探索、發現、質疑、探究,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研究性教學常用的方法有活動體驗法、實驗探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物理實驗教學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主要是教師和學生在共同設置實驗目的,討論實驗要求,分析實驗對象、條件,預測實驗結果的基礎上,讓學生廣泛參與實驗操作,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那么,如何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呢?下面就此討論探究性實驗的實施過程。
設置懸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欲望:要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物理的研究性學習,首先要讓他們喜歡物理。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的時期,他們對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感到新奇,總想弄個水落石出。所以在教學中,抓住了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充分利用懸念實驗來最大限度地引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可以激活他們自主學習的欲望。例如:在氣體流速與壓強關系的教學中.可以采用這樣的實驗:在倒置的漏斗中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從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氣。提問學生:“現在將手指移開,乒乓球是否會落下?\"這時很多同學都認為球會落下,原因是球受重力作用,重力方向豎直向下。實驗結果卻出乎學生的意外,球不僅沒有落下,還被吹懸在漏斗中。學生在驚詫中感受到實驗的神奇,迫切希望找到問題的答案,于是帶著問題進行新知識的探究,他們表現得極為熱情,參與度更高了,課堂目標達成的效果更好了!
進行探究實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實驗分為探究性、測量性、驗證性三類,其中探究性實驗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緊張、積極、活潑和興奮的狀態中積極思考,是教學中經常采用的實驗方式。在探究性實驗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同時要表揚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學生。例如在《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規律)的實驗中在得出結論“串聯電路電流處處都相等”后,大家重新評估自己小組的實驗,有一個同學是這樣交流的:“我們小組在測量最后一組數據時,發現數據差別較大,明顯超出了誤差允許的范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經過檢查后發現有一根導線沒接好,有些松動,擰緊后實驗數據就準確了。\"他們小組通過探究活動不僅收獲了知識,更重要的是體驗了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增加了挑戰困難的信心。另外,教師還可以將驗證性和測量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變思維的單向性為多向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發散性思維。例如,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測液體的密度”實驗時,讓學生根據實驗的目的和原理去設計實驗,寫出實驗器材和步驟。對于器材,有些學生把課本上的玻璃杯換成了口杯;在步驟上,有些學生把倒入部分鹽水改為全部倒入,還有些學生在步驟上先稱空杯的質量,再稱倒入鹽水后的總質量。對于器材的改用,我表揚了學生肯動腦筋的好習慣,對于倒入全部鹽水的改變,我肯定了這樣做的合理性,并引導學生對先稱空杯后再倒入鹽水稱總質量的做法進行討論,分析后得出這種方法在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在將杯中的鹽水倒入量筒測體積時,由于杯底和杯壁還粘有鹽水,使測得的體積小于杯中原鹽水的體積,會造成較大的誤差。同時鼓勵學生思考其它測密度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加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培養。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字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而研究性學習正好給學生創造了提出問題的環境,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習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了科學探究的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意識。
總之,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非常重要。研究性學習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了他們的參與意識,讓他們在參與中主動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實現了學生的主動、活潑發展,使物理教學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單位:溫宿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