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的閱讀教學,百花齊放,異彩紛呈。許多文章,意蘊豐富,文質兼美,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師生耐心細致地研讀、體味。
眾所周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都有個過程,由薄到厚,再到薄。也就是先深入文本,體會其豐富的意蘊,再提煉其精髓,這是個深入淺出的過程。教師要把握尺度,把握深度。抓住緊要處,左右逢源,以點帶面,兼顧整體。讓關乎全文的語言特點、布局謀篇、寫作風格等方面內容,滲透與體現在閱讀解析過程中,體現在對文本的感悟上,體現在生成性的環節里。
閱讀教學是學生、文本、教師三者之間的對話,它們之間的關系不應是一種控制與被控制的不平等的關系,教師不能主宰學生和文本,應遵循學生閱讀的規律,給學生自主感受、體驗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自由選擇閱讀內容的“自由度”,使閱讀過程成為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知識經驗的過程,使閱讀變成人人參與、個個實踐,氛圍愉悅的“悅讀”。
提高閱讀效率還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外生活是課堂的延伸。即要立足文本、立足課堂,但也不要局限于課本、局限于課堂。為提高閱讀效率,抓住文章精華,下面就以閱讀寫人的文章為例剖析一下,寫人的文章常常利用人物的“內心沖突”、“人物沖突”、“環境沖突”等元素,我們可以把這種沖突的元素作為閱讀教學過程展開的一種有力的憑借,對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探索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效果明顯。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文本中沖突的現象非常常見,這里所指的文本中的沖突,是指在語言表達中的矛盾點,疑問點,背于常規思維的反常點等等。課文中常有看似沖突實質精彩之筆的描寫,有的是人物的內心,有的是人物的對比。這些沖突是經過作者精心設計的含有特別意義的故事情節。有些通過情節的跌宕起伏反映作者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有些為了表示強調、突出、或肯定,有些正是生活的真實寫照,有些是揭示了某種深刻、含蓄的道理……不細細品味與分析,很難體會其中意味和曲折。同時,課文中的這些“沖突”很容易引起學生的
好奇心,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究與閱讀的興趣。
所以,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利用這些沖突點,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小學語文教材中,描寫人物占有相當比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習得語言,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特點。
首先要抓住人物內心的沖突即文章中的心理描寫。寫人的文章往往離不開對人物心理的描寫。來揭示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內心活動,如感覺、情感、愿望等的描寫。品味人物的內心沖突就是抓人物內心的復雜斗爭,這樣其形象就在讀者面前鮮活起來。其次要抓住人物語言的矛盾處,言為心聲,語言是人們思想情感的反映,就是一個人所說的話,能表達他內心的思想。讀懂人物只言片語,就能揭示人物復雜、微妙、多層次的內心世界。然后要抓住人物的神態異樣和動作變化處,閱讀時可通過讀懂人物神情的句子去揣摩人物的內心。抓文本中神態的異樣就是在挖掘沖突元素,從異樣的神態來體會人物內心的矛盾,來剖析人物的性格特點。人物的舉止動作變化就是受人的內心思想來支配的。所謂行為心表就是這個意思,所以留意人物的舉止就能看透人物的內心。也是閱讀文章的關鍵。
最后,要讓閱讀與寫結合起來,寫讀后感悟,升華認識,思考練筆。在閱讀教學中可隨機進行,使理解吸收和運用表達相得益彰。同時,這樣的練筆也能夠推進有效的閱讀,讀寫結合,從而使學生形成自主而積極的閱讀態度,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積累運用的方法,以此提升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國內外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都證明了閱讀是解決所有語文問題的核心。閱讀不僅是個人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根本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獲得生動活潑、全面和諧的發展。(單位: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芝瑞鎮芝瑞總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