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教學制度,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開發學生的智慧和潛能,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適應我國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所需的高素質、多樣化人才,同時把職業教育做強做大,根據國家教育部關于在職業院校積極推進彈性學制或學分制改革的精神,經申報獲市教育局批準,重慶市進行彈性學制改革試點達50所中等職業學校,于2014年自2017年各專業班級開始啟動彈性學制試點改革,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三大支柱之一的圖書館,如何適應這一改革,進行相應的變革,從而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作者試從圖書館功能和圖書館管理員角色的變革以及圖書館如何創設學習氛圍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拋磚引玉,引起共鳴,共同推動彈性學制在職業院校的革新。
一、圖書館的功能變革歷程:國家教育部和市教育局有關實施彈性學制試點的文件中指出,實施彈性學制,是進行教育教學制度創新,進而建立更加靈活、更加開放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制度的重要舉措,彈性學制的實施要體現學生有效學習時間的彈性、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彈性和學生選擇老師的彈性,允許學生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個人的愛好跨學校、跨專業選擇課程和學習方式,允許學生半工半學、分階段完成學業,學生的有效修業時間定為2-6年,并允許學生根據己有的學習經歷和自身經驗申請免修相應課程,經考核成績合格者可取得相應學分,學生在學習一個專業的同時,也可選修另一個專業的課程,取得相應學分后可獲雙專業畢業證書,根據以上精神,在實施彈性學制后,作為學校教育教學一個重要陣地的圖書館,其功能必須與在固性學制(即與彈性學制相對稱的原有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的簡稱,下同)下的功能發生變革。1.由單純的“圖書資料館”轉變成“自學快餐廳”,固性學制是一種統一的等量的教學管理制度,是以教師和學生為主客體的教與學的活動。
二、圖書館管理員的角色轉換:不論何種改革,人都是最關鍵的因素,所以,要實現如上所述圖書館功能的變革,這就要求圖書館的管理人員也必須進行角色變革。1.由嚴肅的管理員變為熱情的服務員,在固性學制下的圖書管理人員往往缺乏工作熱情,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不高,個別館員存在混日子的現象。2.由被動的接待員變為主動的指導員,在固性學制下的圖書管理人員的工作,往往都是被動地等待或接待學生借還圖書或到閱覽室看書報雜志。3.由借閱的監督員變為學習的輔導員,在固性學制下的圖書管理人員,往往起的是一種學生在圖書館里借閱圖書資料時監督的作用或角色,實行彈性學制后,會增加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數量和復雜性,但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管理中的充分應用,得以方便地解決這一問題,學校的教學思想正從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向著以多媒體信息網絡(數字圖書館、網絡學院)為主要信息源的終身教育發展,這就要求管理人員適應彈性學制的改革,實現由借閱的監督員到學生學習的輔導員的角色轉變,因而,圖書館管理員必須具備專業知識,熟悉業務和館藏。
三、圖書館創新學習氛圍的變化。國家和市教育廳的有關文件中指出:要適應實施彈性學制改革,學校必須大力充實教育教學資源,加強實驗實習場地建設,因為在彈性學制下,學生要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這就要求有比較豐富的和充足的教育教學資源,這里的教育教學資源,也應該包括圖書資料。1、轉變觀念,實行開架借閱,實現從閉架借閱到開架借閱的轉變不僅是管理方式的簡單轉變,更是管理人思想觀念的轉變,根據2016年對開架書架和閉架書架的借閱情況所做的調查,我們得出這兩種方式的圖書利用率分別為23%和211.7%,閉架書架中的許多書籍由于無人問津從而發揮不了其本身的作用。2.、利用信息技術,增強工作手段,隨著計算機技術、現代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電子文獻的廣泛應用,圖書館的工作及服務方式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人機結合已成為21世紀圖書館工作的基本方式,因此,我們要加強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對有指導性、高新技術應用型的、專業性較強的、技能性的及有收藏價值的圖書、圖像、多媒體資料及數據等進行收集,同時對其進行規范性加工,進而可以在校園網上提供各種數據服務。3、擴展新書室,豐富圖書資源庫,針對圖書經費有限與學生想及時了解科技前沿發展動態和文化知識這一矛盾,圖書館可以對科技前沿及市面流行的熱門暢銷書籍,采取提前編目的方式放入新書閱覽室,從而供師生借閱一段時間以后再將這些書籍轉移到書庫。這樣,就可暫緩由于經費緊張造成的購書量少與學生對新書好書需求量大的矛盾了。4、逐步實現館際聯網,使資源得以信息共享,實現圖書館網絡化和文獻資源共享是現代化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必須趨勢。當前,任何文獻收藏機構都不可能也沒必要將世界上所有的出版物都收獲齊全,特別是在書價不斷上漲而購書經費卻相對萎縮的情況下更是難以做到這一點,一味追求“大而全”,只會造成社會資源浪費和圖書館事業的停滯不前。為此,實行館際聯網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是使圖書資源得以共享的必然途徑,它可以實現包括合理建設館藏、合作編目、館際互借、參考咨詢等多種功能。(單位:重慶市黔江區圖書館 重慶市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